样的重要职位。
虽然英国人目前的处境很尴尬,但对英国的尴尬处境表达关注的,实际上也就只有英国人了。
在欧洲大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场战争的情况。
正如从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签订了相关的贸易协议,法国和俄国也在战争爆发后加快签署了一份贸易协议。
这份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法国向俄国输送俄国所需的战略物资,毕竟想要靠俄国自己的工业抗衡德奥两个工业强国的工业,未免还是有些太过勉强。
除了与俄国达成相关的贸易协议之外,法国还和俄国签订了一份贷款协议。这个时候已经还清50亿法郎赔款的法国政府还是相当有钱的,俄国贷的那几亿法郎对于法国政府来说只是洒洒水而已。
法国人的支持也是俄国继续打这场战争的信心所在。要是光靠俄国自己的经济和工业支持,恐怕没几个月的时间俄国国内就要宣告破产了。
对于法国在背后支持俄国的事情,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着法国给俄国加血,论消耗战德奥还真不一定是俄国的对手。俄国比较欠缺的就是经济和工业,法国正好能够弥补这个缺点。
而俄国自身拥有上亿的人口,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损失多少万人都能接受。
而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他们肯定不能接受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太多的兵力。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俄国的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更是远远落后于俄国。
在人力方面的消耗,哪怕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士兵能够与俄国达成1:3的战损比,对于德奥来说都是比较亏的。
特别是奥匈帝国,作为主体的奥地利人是有限的,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这也代表着这场战争对于德奥来说只能谋求快速获胜,否则就只能寻找和俄国和谈的时机了。
法国不断的给俄国输血对西班牙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这其实也代表着,德奥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战争持续越久,对于作为中立国家的西班牙来说,能够赚到的钱和拿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在战争的前一个月里,参战的德奥俄三国基本都处于紧急动员状态。
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被调动到前线,许多预备役和壮年男性也被征召入伍,紧急开始为期几个月的训练。
随着三国都扩大了军队,他们的武器也迎来了极大的缺口。
就以奥匈帝国来举例。
奥匈帝国的战前常备陆军人数只有27万人左右,一个月后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接近40万人。
虽然各国也会囤积一定的武器装备进行战略储备,但对于常备陆军只有27万人的奥匈帝国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囤积太多的武器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