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静室门被轻轻敲响。
“陆先生,您要的关于灵枢监测记录和近期异常能量波动数据,老朽送来了。”门外传来林伯安恭敬的声音。
“进来。”
林伯安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枚闪烁着微光的玉简。他看到陆衍神完气足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惊叹,将玉简奉上:“这是近三个月来,灵枢各区域的能量波动图谱和异常事件记录,已按您的要求,用灵力编码方式存储,或许…更便于您解读。”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陆衍独特的“阅读”偏好。
“有劳。”陆衍接过玉简,神识探入。果然,里面并非文字,而是将监测数据直接转化为了更直观的“能量波形图”、“频谱分析”和“异常事件标记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章星陨核与防火墙(第2/2页)
他快速浏览着,目光很快锁定在最近一周的数据上。尤其是在他取出第四块碎片,暂时压制核心区域异动之后的数据变化。
“有趣…”陆衍喃喃自语。
数据显示,核心区域的能量烈度和杂音水平确实显著下降,但与此同时,在灵枢系统的几个“边缘端口”和“次级节点”,却出现了新的、小规模的能量溢出和轻微的空间涟漪!就像是一个堵塞的主水管被疏通后,压力转向了一些陈旧的、细小的支管,导致它们开始渗漏。
“治标之后,系统的结构性短板暴露出来了…”陆衍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古老的封印大阵是一个整体,核心被强行稳住后,原本被核心压力掩盖的其他薄弱环节开始出现问题。这进一步印证了他必须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均衡的“系统架构”来替代旧体系。
而解决这些边缘渗漏,需要立即处理,否则会演化成新的隐患。
“林管事,”陆衍抬起头,“灵枢东南巽位,西北乾位,以及正北坎位下方三丈处,是否存在一些年代久远的辅助阵基,或者天然的能量脉络节点?”
林伯安仔细回想了一下,脸色微变:“先生明察!确实如此!巽位是‘引风亭’旧址,乾位有一口早已废弃的‘锁灵井’,坎位下方据说是地脉一条细小支流的交汇点…这些地方,近几日确实有值守弟子报告感觉灵气流转不畅,或有阴风渗漏!”
“立刻带我去这三个地方。”陆衍站起身,“旧系统的‘补丁’需要先打上,防止问题扩散。”
“是!老朽这就安排!”
接下来的半天,陆衍在林伯安的陪同下,巡查了这三处边缘节点。情况与他通过数据判断的几乎一致。这些地方的古老阵基或自然节点,因为长期受到核心异动的压制和扭曲,本身结构已经脆弱,此刻压力转移,便出现了局部失效。
陆衍没有尝试修复那些复杂的古阵基——那需要大量时间和特定材料。他采用了更直接高效的“编码”手段。
在引风亭旧址,他绘制了一道“能量引流编码”,将淤积的异种能量引导至无害区域缓慢释放。
在锁灵井,他架构了一个“微型过滤防火墙”,阻隔了下方渗漏的杂乱信息流。
在地脉支流交汇点,他设置了一个“动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