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一口气服下,小便应当随之通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薏苡仁、附子用量同前,败酱草用一两一分,每次取四钱(约12克),加一盏半水(约300毫升),煎到七分(约210毫升),滤去药渣,空腹时温服。
【方歌】薏苡附子散甲错,肠痈腹胀痛脉数,附子败酱薏苡仁,为末水煎空心服。
薏苡汤
薏苡仁 瓜蒌仁(各三钱) 牡丹皮 桃仁(泥,各二钱)
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方歌】薏苡汤治腹水声,肠痈便淋刺痛疼,牡丹皮共瓜蒌子,还有桃仁薏苡仁。
丹皮汤
丹皮 瓜蒌仁(各一钱) 桃仁(泥) 朴硝(各二钱) 大黄(五钱)
取两钟水,煎至一钟,去掉药渣后加入硝石,再煎煮几滚,不限制时间服用。
【方歌】丹皮汤疗肠痈证,腹濡而痛时下脓,硝黄丹蒌桃仁共,水煎服之有奇功。
八珍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胃痈
胃痈表现为中脘穴肿胀疼痛,不咳嗽,却咯吐脓血。多因饮食积毒、七情郁火,热邪聚于胃中形成痈肿。其诊治方法与肠痈的大致法则相同。
【注】这种病症初起时,中脘穴必定隐隐作痛,伴有轻微肿胀,患者会像患疟疾一样忽冷忽热,皮肤粗糙如鱼鳞,没有咳嗽症状,但会咯吐脓血。病因是饮食中的热毒、七情引发的火气,热邪聚集在胃中形成痈肿。若脉象沉数,初期服用清胃射干汤攻下;若脉象涩滞,说明有瘀血,适宜服用丹皮汤攻下;若脉象洪数,表明已化脓,用赤豆薏苡仁汤排脓;若出现身体疲倦、气喘口渴、小便频繁等症状,是肺气虚的表现,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来补养。其病症的轻重生死、治疗方法,与大、小肠痈相同。中脘穴又叫胃募,位于肚脐上方四寸处。
清胃射干汤
射干 升麻 犀角 麦冬(去心) 元参 大黄 黄芩(各一钱) 芒硝 栀子 竹叶(各五钱)
水煎服。
【方歌】清胃射干汤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全,参芩大黄芒硝等,竹叶山栀胃痈痊。
赤豆薏苡仁汤
赤小豆 薏苡仁 防己 甘草(各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赤豆薏苡汤最神,甘己赤豆薏苡仁,胃痈脓成脉洪数,二钟水煎服八分。
丹皮汤(见“大、小肠痈”相关内容)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