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笑问,“那你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在意,老四会不会入仕为官这个问题。”
方孝孺手上动作微微停顿,犹豫一下,回答道:“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有两层原因,支持太子爷的同僚,担心燕王为官,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不过为官,毕竟不是恢复爵位,这种担心并不是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不愿燕王入仕为官,其实是因为竞拍包税、乡土村社。”
……
朱四郎的想法太多了。
太能搞事儿了。
当个农民就这样。
要是让他当官,指不定会搞出什么推陈出新的事情。
这种人当官,并不讨人喜。
“是啊,很多官员习惯了一成不变,这样他们就可以尸位素餐了。”
朱标不由感慨一句。
话中,转身坐回桌案后,“所以,我是特别希望老四入仕为官,还希望,他能多提出一点,类似竞拍包税,乡土村社建设这样的新鲜事物,一成不变,大明就不可能变好。”
“希直。”
出神思考的方孝孺被惊醒回神,“殿下有什么吩咐?”
“吕本多次在我耳边念叨,让伱去地方为官,我知道他的用意。”
朱标无奈笑笑。
无非就是希望,一个最正统纯粹的太子系,竞拍包税做的比蒋进忠更出色罢了。
收敛思绪,继续说道:“我想了想,认为让你去地方上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我不是要你和蒋进忠竞争……”
……
父皇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极力想要老四回来帮忙分忧。
老四具体什么时候,入仕为官,这一点他无法确定。
但他坚信,老四最终拗不过父皇。
就如群臣所担心的。
老四入仕为官,这大明官场可就好玩儿了。
依着老四能折腾的性子,肯定会有很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方希直与其待在金陵城,在人情世故的交际应酬中,虚耗时间,不如去地方上历练。
掌握实干的能力。
为将来锻炼储备人才。
任何新政推行,空谈家做不成,只有实干者才行。
朱标抬头,笑着征询,“怎么样,想不想去,愿不愿意去地方上历练。”
“臣愿意。”
方希直高兴笑着应道。
“好,那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
江宁县虽然属于金陵管辖。
但金陵,距离朱棣和徐妙云还是有些太远。
他们也不关心金陵发生了什么。
过了元宵节后,孩子们短暂的假期结束,《大学》学完后,徐妙云开始教授孩子们《中庸》。
同时,也有意识的为不久后的童生考试做准备。
而朱棣,除了偶尔给孩子们上课外,大部分时间,则是带着乡亲们,搞乡土村社建设。
乡土村社建设,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可不是单纯的联合起来种地。
还有纺织、养殖。
纺织还好办,已经开始了。
村里纺线最好的、织布手艺最好的婶子们,已经被挑选出来,纺线最好的就专司纺线。
织布手艺最好的,就专司织布。
第一匹成品布,都已经织好了。
养殖就比较麻烦了。
简易一点,也需要搭建一个场地。
去辽东弄回来的十匹马,到现在还被寄养在叔伯们家中。
这些马都是战马,用来耕地不合适。
这不,为了这件事,朱棣专门组织了乡土村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村民大会。
办公房内。
各家主事的爷们儿,都聚集在一起。
朱棣看人都差不多到齐了,笑着说道:“先向大家说两个好消息,过年期间,粮食价格相较于秋收时,已经涨了三成,我想,等春耕前后,再涨三成,应该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