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陈冬梅也替哥嫂着急:“想好就干,不要犹豫,红英的建议你们多听听。”
“娘,你也不怕我建议错了?”
“那不会,你是上过大学的人,你又在深市工作这么久,见识多,说的话肯定有道理。”
杜红英……我娘这是迷之自信啊?
那是因为她是重生的,知道这会儿就算是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否则她都不敢这样建议自家亲戚去做生意。
这个时候国家鼓励个人创业,出现了“个体户”
,随便摆个地摊都比上班钱。
但是,更多的人是看不起摆地摊的人,觉得丢人。
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端着铁饭碗的人,对摆地摊的人都觉得是不三不四的,哪怕上面不管投机倒把了,也觉得他们不务正业,就是想要挣轻松钱,打心底是鄙夷他们的。
殊不知就是因为别人在干你在看,或许那些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行业其实老赚钱。
“去干嘛,你们人年轻有干劲儿,多闯闯是好事。”
赵永昌一边打着牌一边说道:“不像我们这些老头子别的本事没有,又前怕狼后怕虎的一辈子都没出息。
我要是再年轻十岁,我都去守个摊子。”
“你守个铲铲。”
王清香哭笑不得:“喝了二两酒又开始发疯了,你守摊子卖啥子?卖你做的那些木头还是咋的?”
“呵呵,大嫂,你不要说卖木头。”
说起木头陈冬梅又有发言权了:“你晓得尖子山村的三姨娘他们不?”
“听说过,还是那年拜新年去过的了,后来三姨爷老了我们都没有,一晃都好多年没走动了,也不知道她们家……”
王清香突然想起来了:“上次你是不是说过她家的情况?”
“对呀,我说过啊,他们村里别的没有树多,大老表二老表就在家具厂里干活碌,才好多点时间嘛,一家人日子都过起来了,他卖的就是木头呢,赵哥手艺也这么好,完全可以卖木头啊。”
杜红英……真不愧是母女,我忽悠年轻的去创业,我娘在忽悠她大哥二哥去搞钱啊。
这是要全家经商的节奏?
其实,如果他们有这个心杜红英是真的不介意捎上他们,毕竟,一个好不是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对不对,用伟人的话说,这叫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杜红英见大家都说得兴奋,感觉这个大家族的富裕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