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省和荆楚省交界的楚水江畔,火光冲天照亮了昏暗的夜空。
这里是戡乱军的炮兵阵地,这里原本厚重的混凝土一体浇筑的地堡火光冲天,地堡的墙壁上被对面的2o3口径的2s7pion自行榴弹炮炮射出的2425磅炮弹的钻地弹头和猛烈的金属射流打出了一个直径宽达7o厘米的大洞。
如果顺着大洞往里面看可以现此时的这座指挥部里依旧还有火苗在隐隐的跳动着,焦糊的气味顺着那个两米大的孔洞不断地向外扩散着。
这味道中既有那些新着急完工的新工事硅酸盐水泥中的石灰中没有完全挥作用就被搅拌到了水泥中,在这种环境下伴随着炮击在混凝土工事内的爆炸瞬间,铝热剂仓也同时破裂快挥,产生了如下变化:
18a1+3fe2o3→4a12o3+6fe
(铝热剂的瞬间反应让碉堡内的温度瞬间高达3ooo摄氏度)
2ca3→热→cao+2
(可以理解为水泥在高温下的反应)
3a24→a24→aoh
(这个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变化将会异常缓慢,但在混凝土碉堡内242磅炮弹的空爆引信触的情况下这个反应将变得异常剧烈且快)
此外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这个炮兵指挥部的军官们也被瞬间:
1蛋白质的碳化:o91+o2→2
2脂肪的碳化:+2-x)h_2o
3碳水化合物的碳化:c+h2o
副反应:o91+o2→2+2(生成一部分一氧化碳)
,更多的是氧化铁和电线的橡胶表皮被烧焦后散出的刺鼻气味熏得周围的人根本就睁不开眼睛。
救护队们穿着隔热服,扛着担架跨过阵地上那些重达上百公斤且已经被炮弹爆炸而产生猛烈冲击波吹得东倒西歪的沙袋,甚至还能看到那些都被当场掀翻的155重炮。
155炮的54倍径的炮管因为被其余的高爆弹直接命中而被巨大的冲击力掀飞后重重的斜插在泥土里。
看起来就像是飓风过后那些被吹倒的椰子树一样,无力地靠在了地堡废墟的断壁残垣上。
就在救护队拼命将一个个重伤员抬上担架的时候,伴随着那一重达二百四十磅的炮弹坠落那一瞬间。
它带着尖锐的啸叫以每秒72o85米的度快向下俯冲(初度为88os),划破了夜空的宁静,留下一道死亡的轨迹。
炮弹的尖端因高摩擦空气而出耀眼的光芒,这时炮弹的火箭增程挥作用,尾部的火箭增程装置在这一刻被激活,仿佛赋予了炮弹第二次生命,其内置的固体燃料迅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将炮弹的度从原本的72o85米每秒猛然提升至惊人的36oo米每秒,让这枚几乎失去动能的炮弹再次突破音障,留下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音爆声,在夜空中回荡不绝。
这枚炮弹带着强烈的风压和音爆声似乎是不停地在加,救护队员们瞬间就被这股强烈的风压吹倒。
当他们再爬起来的时候,炮弹居然从他们的眼前消失了。
再看去的时候,那枚炮弹已经精确的在他们的前指地堡的头顶狠狠地砸了下去,过了好一会儿“轰隆”
的一声巨响才跟着爆炸的余波和掀起的尘土以及碎石传来。
强烈的气浪不仅裹挟着砂石和泥土遮天蔽日的袭来,甚至一块巨大水泥板都像是一个孩童手里气球一样翻滚着扑了过来。
气浪几乎要吹飞担架,可救护队员们的手却死死的握住了担架上的金属手柄。
强烈的冲击波让他们身上厚重的隔热服都被吹的紧贴着他们的身体。
爆炸强烈的白光也让他们根本睁不开眼睛。
随着那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渐渐远去,冲击波也开始慢慢减弱。
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砂石开始缓缓降落,天空中那层厚重的灰幕逐渐变得稀薄,仿佛是暴风雨过后,乌云慢慢散去,露出了一丝曙光。
救护队员们在强烈的冲击波中坚持着,他们的身体被厚重的隔热服紧紧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