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鹤灯上滴落的声响,“滴答、滴答“,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直到窗外传来老五脆生生的吆喝:“三百五十两一次!三百五十两两次——“
胆大的小太监颤巍巍指向窗外——老五正蹲在墙头清点银票,粉嫩的舌头舔着拇指,把拇指舔得湿漉漉的,一张张数得飞快,嘴角还挂着满足的笑容。脚边竹筐里堆满了各色贴身衣物,花花绿绿的,最上面那条玄色束裤正是太子昨日换下的!金线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像是藏着无数秘密,裤脚还沾着点可疑的朱砂——正是太子批奏折时蹭上的印泥,那颜色鲜红,与束裤的玄色形成鲜明对比。
“澹!台!铢!“
太子的怒吼惊飞满树麻雀,鸟儿们扑棱棱地飞起,在空中盘旋了几圈才仓皇离去。他连外袍都来不及系好,月白中衣大敞着领口就冲了出去,领口的系带随风飘动,湿漉漉的发丝甩出串水珠,像下雨一样落在地上。老五却不慌不忙地掏出个绣着貔貅的荷包,那貔貅绣得憨态可掬,小胖手在里面掏啊掏,像是在寻找什么宝贝:“殿下别生气嘛~分成给您留了三成!“说着“哗啦“倒出一堆金瓜子,金瓜子滚落出来,发出清脆的响声,其中几颗刻着突厥可汗的私印,还有两颗居然打着瑞王府的火漆,那火漆的纹样独特,一看便知来历!
太子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这些金瓜子他太熟悉了——是去年番邦进贡时,父皇特意赏给五个小祖宗的,当时还千叮万嘱让他们好生保管!更绝的是荷包角落里还躺着半块玉佩,玉质温润,正是他今早找不到的那块“烬“字佩!玉佩上的“烬“字笔锋刚劲,是他亲自刻上去的。
朱雀大街上,拍卖会正进行到高潮。老五不知从哪搬来个红木妆奁,妆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把太子的贴身衣物摆得整整齐齐,活像在展示什么稀世珍宝。最前排的番商们已经争得面红耳赤,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有个天竺商人的包头巾都挤歪了,露出锃亮的光头,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百两第一次!五百两第二次——“
“且慢!“
清冽的童声突然打断交易,像一股清泉流入沸腾的油锅。老三澹台墨不知何时挤到前排,青布衫上还沾着墨渍,像是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活像个刚下学的小书生。他手里举着本砖头厚的《大周律》,书页哗啦啦翻到折角处,那折角已经被翻得有些磨损:“《禁榷令》第七条,番商不得采购皇室私物,违者流三千里。“他歪头冲阿史那甜甜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牙齿洁白整齐,“不过嘛......“
“不过什么?“波斯商人急得汉话都说不利索了,舌头像是打了结,胡子一翘一翘像只炸毛的猫,眼神里满是急切。
老三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摸出张洒金纸,纸上墨迹未干,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签了这个'文化交流特许状',就是合法买卖啦!“他手腕一抖,纸张迎风展开,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右下角赫然盖着个朱红大印——细看却是用胡萝卜刻的,边缘还沾着点可疑的酱色,像是刚从厨房里拿出来的。
人群中有识字的倒吸凉气——这哪是什么特许状,分明是份《自愿捐献军饷同意书》,条款里夹着“每购一件附赠边关风物志一册“的小字,那小字写得密密麻麻,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末尾那个“兵部核准“的印鉴,怎么看都像是用番薯雕的,边缘还带着点泥土的痕迹!
“小公子,“阿史那狐疑地指着条款,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弯刀柄上的宝石叮当作响,像是在抗议,“这'每件衣物附赠大周边防图一页'是何意?“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警惕。
“哎呀写错啦!“老三赶紧用袖子抹了抹,结果越抹越花,把字迹都弄模糊了,“是'附赠太子诗作一页'!“说着真的从怀里掏出张花笺,花笺是上好的宣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字迹稚嫩,却带着几分可爱,落款“澹台烬“三个字倒是模仿得惟妙惟肖,连笔锋的走势都有几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