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庆之在此之前一直碌碌无为。他不过是一个皇帝的书童,据说也就是围棋下得还算凑合。当初他在陪太子读书的时候,顺便还陪太子下下围棋。到了后来,他虽然从军,但也从来就没有率领过总兵力达到八千人以上的部队。
但是忽然间,这个连骑马的骑术也不如一个普通士兵,论射箭和上阵打仗的武艺更是一塌糊涂的家伙,却变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个军神!他如传奇神话一般,所向披靡。
其实,他的辉煌是在他人到中年的时候,鬼使神差般地遇到了一个机会。
照理说这个机会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八竿子都打不着——而且在外人看起来,那也根本就不是一个机会——要说机会的话,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给他自杀的机会。因为那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是北朝的皇室元颢没能当上皇帝,于是跑到南方来,找到了南朝的皇帝,说只要能帮他打到北朝的帝都去,扶他做了北魏的皇帝,那他就每年向南朝进贡多少多少。
南朝的皇帝萧衍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实际上却是敷衍了事。
他只给了陈庆之七千人,就叫他护送元颢北上做皇帝——值得一提的是,北朝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虎踞龙盘,跟南朝相互对立。他们互相割据了许多年,谁也灭不了谁。
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之下,可以看出,北魏绝对不是一个轻易能带兵进得去的善地——这也足以看出,南朝的皇帝萧衍对此事的轻视程度。在旁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让陈庆之去送死的。
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不出几天就会死的时候,陈庆之开始了他那经典传奇般的北伐远征。
此次北伐,陈庆之共历经大小四十七战,且每战必胜,所向披靡。其兵锋所指,无可阻挡。
他虽然手上只有几千人,但即使是面对三十余万敌军——其中还包括相当厉害的北方游牧民族铁骑,他依然能够战而胜之。他打赢的仗太多了,而且打赢的对手的名气还都相当的大。直到陈庆之最终直捣敌国首都,将元颢送上了皇位。
在此次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挥师南征北战,依然所向披靡。以至于当时的市井有句传言——“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句话意思就是:甭管你老人家是什么熟读兵书的名师、还是什么百战百胜的将军,也甭管您老人家究竟是带了多少人的部队。
只要是您老人家看见了那陈庆之的七千多的白袍兵,您就赶紧躲开吧。能躲多远您老就躲多远。因为您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啊您内,就别跟自个儿过不去了(莫自牢)。
跟陈庆之打仗,那就是个必输局。您老人家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千万别跟那瞎逞能,不知道那是丢人现眼不是?
——后世读历史的人都不禁会问,这家伙这仗是怎么打的?
我们无从考证——但这是正史!它既不是野史,也不是演义,更不是戏说。
它真的是正史!
就连后来国家的伟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不禁奋笔挥毫,在书上写下了一句:“千古之下,为之神往!”
战争不是数字的游戏。它是一刀一枪,一箭一矢,靠无数将士们的性命搏来的。绝大多数的官兵们一直到战后,不要说留下姓名,就连家里的亲人们甚至都无法知晓他们的情况。
古人曾有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意思是说,家里的妇人们还在念叨着自己的夫君或是兄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但是她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日思夜想的亲人们,其实早都已经成为了河里的累累白骨了。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话说回来,自墨南省战事结束,江小龙所一手创建的那个飞羽营的弓箭兵们,在那之后一下子就成了人人都稀罕的宝贝疙瘩。
后来各个部队的人都想抢着要这些人才。但是不要说其中的一些精英分子如申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