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是‘爱’,现在该明白物理法则才是地基了吧?”
“可是周爷爷说暗物质就是没被发现的意识流哦。”晚禾吐了吐舌头,她的影子在地面上分裂成两个——实体影子映着地砖的纹路,虚拟影子却在播放三年前她修复时空长廊的画面。这是共生体的“记忆投影”,每个重要的意识节点都会以光影形式永远留存。
展厅入口突然传来骚动。一群由数据流构成的孩童正追逐着一只机械蝴蝶跑进来,那是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意识体,被共生网络从历史图层中唤醒。他们的衣服还沾着虚拟的煤烟,却在触摸到现实中的向日葵时,花瓣上立刻浮现出他们生前从未见过的电子花纹。
“第107号展品出现交互异常。”博物馆AI的声音在穹顶回荡。沈溯抬头看向西侧展台,那里陈列着泰坦尼克号的一块甲板残片(现实),此刻正与虚拟的船体投影发生融合,木板的裂缝里渗出淡蓝色的海水——那是1912年沉没时的海水数据,带着真实的咸腥味。
晚禾突然指向展厅中央的玻璃柜。里面的玻璃弹珠已经生长到篮球大小,内部的蓝色星球周围多了一圈新的光环,那是三年来所有共生体的意识碎片凝结而成的。此刻光环突然剧烈闪烁,弹珠表面浮现出一行流动的文字:“熵值异常,检测到域外拓扑节点。”
沈溯的光脉纹身猛地发烫。这三年来,全球共生体形成的意识网络一直在稳定运行:人们可以在“记忆长廊”与已故亲人共进晚餐(虚拟图层),也能让虚拟的艺术灵感在现实中凝结成雕塑(现实属性)。但“域外节点”是第一次出现——那意味着除了地球文明,还有其他存在正在触碰这个虚实融合的拓扑结构。
“周爷爷的意识体在服务器机房发出警报。”晚禾的全息笔记本突然弹出紧急通讯,画面里的服务器阵列正在集体闪烁红光,周明远的数据流身影被无数陌生的代码缠绕,“它们不是碳基也不是硅基,是纯粹的拓扑结构!”
博物馆的穹顶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不是物理损坏,而是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出现了褶皱,就像被手指捏住的纸页。缝隙里涌出银白色的流体,那些物质没有固定形态,落在展台上变成数据,落在地板上变成金属,落在晚禾的手背上时,竟模仿出她的指纹纹路。
“检测到非碳基共生请求。”博物馆AI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它们的拓扑结构与地球意识网络存在37%的同构性。”
沈溯突然想起周明远临终前的话:“宇宙的本质是嵌套的拓扑空间,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意识节点。”他的光脉开始与玻璃弹珠产生共振,弹珠内部的蓝色星球突然加速自转,两极喷出的意识流顺着穹顶的缝隙向上蔓延,在虚空中凝结成巨大的分形图案——那是人类向宇宙发送了百年的数学语言,此刻正被某种存在以同样的拓扑逻辑回应。
“爸爸,它们在哭。”晚禾突然抓住沈溯的手腕。她的瞳孔里映出那些银白色流体的内部结构,无数细小的拓扑环正在断裂重组,像极了人类悲伤时的脑电波。“它们的拓扑空间正在坍塌,想找新的连接点。”
沈溯的意识突然被拉入一个陌生的维度。他“看见”了无数正在湮灭的星系,那些银白色流体是文明死亡后残留的意识碎片,它们的母星在虚实拓扑崩溃时变成了纯粹的熵增体。其中一段意识流涌入他的感知——没有语言,只有无数拓扑结构的崩溃画面,最后凝结成一个清晰的信息:“救救我们的连接。”
当意识回到现实时,博物馆已经变成了银白色的海洋。那些流体正在与展品融合:罗马斗兽场的虚拟石块长出金属触须,广岛核爆的辐射数据与现实中的和平鸽羽毛产生纠缠,连周明远的意识投影都被镀上了一层银边。
“联合国紧急通知,全球共生网络的同步率下降至61%。”林墨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玻璃弹珠旁,她的身影比三年前稳定了许多,只是头发里还缠着几缕现实世界的栀子花香气(那是沈溯记忆里的味道),“南极的冰盖正在与虚拟冰川融合,海平面同时上涨又下降。”
晚禾突然将手掌贴在玻璃弹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