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从粒子枪上移开,转而握住了操作台的把手,仿佛那是连接人类与宇宙的纽带。
织网者的轮廓突然散开,化作无数流光融入控制台。
舰载ai的警报声戛然而止,屏幕上开始滚动显示一组全新的公式。
沈溯瞳孔骤缩——那是人类正在攻关的“光跃迁”
理论的完整解,而其中最关键的变量,赫然是人类意识的波动频率。
“你们的身体是秩序的产物,意识却属于混沌。”
织网者的声音逐渐远去,“当你们学会让两者共生,就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本质。
去告诉你们的同类,不要害怕混沌中的未知,因为那是宇宙留给生命的画布。”
光芒散去,指挥舱恢复了正常的照明。
林悦看着屏幕上的公式,突然笑出声:“原来我们争论了几十年的‘光’,答案藏在自己的脑子里。”
沈溯没有笑,他走到舷窗前,望着外面依旧狂暴的能量乱流。
此刻在他眼中,那些无序的波动不再是混乱的象征,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生机。
他想起地球轨道上那些整齐排列的空间站,想起人类社会中越来越严苛的规则体系——或许文明展到一定阶段,总会本能地追求绝对秩序,就像河流会本能地寻找低洼处。
“设定返航航线。”
他下令道,“目标:地球同步轨道。”
林悦抬头:“不等进一步观测了吗?”
“不必了。”
沈溯的目光深邃如星空,“真正的观测,从我们踏上归途的那一刻才开始。”
“星耀号”
调转方向,引擎的光芒在混沌的能量海中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
沈溯打开个人终端,调出了那份将在地球科学院引起轩然大波的报告。
标题栏里,他没有写“宇宙边缘观测报告”
,而是写下:《论混沌作为存在的原生状态——兼谈人类意识在共生网络中的独特性》。
指尖悬在送键上时,他突然想起织网者最后那句话。
或许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既不是征服宇宙,也不是理解宇宙,而是成为宇宙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就像那些在混沌中自涌现的物理常数,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奇迹。
指挥舱内,林悦正在调试通讯设备,一段古老的地球民谣从扬声器中流淌出来。
那是关于海浪的歌,旋律时而舒缓时而狂放,像极了此刻窗外的宇宙。
沈溯靠在舷窗边,看着能量乱流中不断诞生又湮灭的临时秩序,突然明白了共生意识的终极哲学:存在不是固态的名词,而是动态的动词。
就像他们脚下的这艘飞船,既在穿越混沌,也在成为混沌的一部分。
当“星耀号”
的身影消失在宇宙边缘的光晕中时,那片规则乱流区的中心,第七个物理常数突然轻微地跳动了一下,仿佛在向远去的访客告别。
而在遥远的地球上,某个婴儿刚刚睁开眼睛,他的视网膜上,映出了与宇宙螺旋结构惊人相似的血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