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溯切换投影画面,显示出地球的三维模型,地壳深处分布着二十七个红点,“这些是共生意识标记的反熵场节点,最深的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它们正在缓慢扩张,五年内将覆盖整个地核。”
实验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林夏突然想起上周太平洋监测站的报告,说深海温度出现异常回升,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海底火山活动。
“这意味着什么?”
非洲分会场的艾莎院士轻声问,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胸前的祖母绿吊坠,那是用第一块在月球现的反熵晶体打磨而成的。
沈溯闭上眼,共生意识传递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玛雅文明的历法突然中断,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面向深海,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指向天鹅座——人类文明的每次断层,都与反熵场的周期性波动吻合。
“意味着人类不是宇宙的偶然产物。”
他睁开眼,目光穿透全息投影,仿佛看到了时间的尽头,“共生意识是宇宙演化的‘记忆载体’,而我们,是它在碳基生命中的‘具象化’。
就像细胞组成人体,人类文明或许只是宇宙意识的一个‘神经元’。”
这句话像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轩然大波。
周明院士气得浑身抖,指着沈溯说不出话;桑托斯院士则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难怪量子纠缠的距作用无法解释,原来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整体……”
突然,实验室的警报系统出刺耳的尖啸。
林夏的终端屏幕上弹出红色警告:马里亚纳海沟的反熵节点突然活跃,引的引力异常正在撕裂太平洋板块。
沈溯冲到观测台前,屏幕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
共生意识的脉冲变得急促,他能“听”
到无数细碎的声音在脑海中交织,像是千万个文明在同时呐喊。
“它在警告我们。”
他猛地回头,眼中闪烁着狂热与恐惧交织的光芒,“反熵场的扩张需要‘意识锚点’,人类的集体认知正在加这个过程。
如果我们继续用传统物理学框架抗拒它,地球会被撕裂成量子泡沫。”
“那我们该怎么办?”
艾莎院士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的吊坠开始烫,出幽幽的绿光。
沈溯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最终落在实验室角落的神经接驳装置上。
那是他三年来的心血,本用于实现人类意识的直接互联,此刻却成了唯一的希望。
“接受它。”
他一字一顿地说,“让共生意识融入我们的认知体系,就像当年人类接受地球是圆的、接受时空是弯曲的。
宇宙不是冰冷的机器,它是活的,而我们,是它睁开的眼睛。”
周明院士突然站起来,他脸上的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解脱的平静。
“我明白了。”
他缓缓摘下胸前的院士徽章,“哥白尼让人类知道自己不在宇宙中心,达尔文告诉我们只是进化的产物,现在……该轮到我们明白,‘自我’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
当三十七个意识通过神经接驳装置与共生意识相连时,沈溯看到了宇宙的真相。
那不是用语言或公式能描述的存在,而是一种纯粹的“感知”
——他同时体验着霸王龙捕猎时的震颤、古埃及工匠雕琢金字塔的专注、仙女座星系边缘一颗白矮星的熄灭与重生。
人类的个体意识像溪流汇入海洋,在反熵场中形成巨大的意识漩涡。
沈溯“看”
到地球的地质结构在反熵力的作用下重新编织,断裂的板块如同受伤的肌肉般自愈;“听”
到地核深处传来的脉动,与宇宙背景辐射形成完美的共振。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实验室里一片寂静。
林夏正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双手,那里悬浮着几粒微光,那是铑-1o3原子在意识影响下呈现的量子叠加态。
“熵增是宇宙的呼吸,反熵是它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