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愣在原地。
“大人说,”赵嬷嬷的声音平稳,却字字清晰,“汤,很好。”
很好!
不是“尚可”,不是“咸淡适宜”,而是“很好”!
林若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个挑剔、冰冷、惜字如金的裴瑾之,竟然给出了“很好”的评价?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冲垮了她故作平静的外表,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唇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连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雀跃:“真……真的吗?”
赵嬷嬷看着她这副难得鲜活的模样,眼底似乎也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点了点头:“大人亲口所言。”她顿了顿,补充道,“大人还说……让姑娘早些歇息,莫要再熬到这般时辰。”
最后这句话,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关切,更像是一道温和的命令。
林若溪怔住了。他……他连她熬到很晚都知道?是赵嬷嬷汇报的,还是……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她在这里的一举一动?
一股微妙的、混合着被关注的悸动和无所遁形的战栗感,悄然爬上她的心头。
“我……我知道了。”她低下头,掩饰住翻涌的心绪,轻声应道。
这一夜,林若溪睡得格外安稳。梦里不再是血腥和恐惧,而是缭绕的、温暖的菌菇香气,和一句冰冷的、却带着肯定意味的“很好”。
从那天起,林若溪似乎找到了在这座精致牢笼里的新意义。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和恐惧,而是开始更积极地利用小厨房,研究起各种适合裴瑾之口味、又能调理脾胃的清淡膳食。她依旧很有分寸,绝不频繁,每次也都借着“自己想吃”、“顺手多做”的名义。
而裴瑾之那边,反馈也开始变得多样起来。有时是简单的“尚可”,有时会具体指出“笋老了些”,有时则会像那次菌汤一样,给出一个难得的“不错”。透过这些只言片语的评价,林若溪仿佛能拼凑出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在品尝她所做的食物时,细微的神情变化。
这种隔着距离的、以食物为媒介的无声交流,悄然改变着两人之间冰冷的关系。林若溪能感觉到,赵嬷嬷的态度越发温和,连院门外裴安的脸色,似乎也不再那么紧绷。
她似乎,终于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赢得了一方小小的、喘息的空间。
这天,林若溪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用豆腐和鸡茸制作的极其清淡的“口袋豆腐”,赵嬷嬷从外面回来,手中拿着一卷用锦袋装好的书册,递给她:“姑娘,大人让将这个交给您,说是……给您解闷。”
林若溪疑惑地接过,打开锦袋,里面是一本装帧精美的……前朝食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