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一道圣旨到了锦衣卫。
侯宝站在阴森的牢房前,从袖中掏出圣旨,厉声道:“吴中接旨。”
吴中自从被押到锦衣卫,虽然没有受刑,可人却更苍老了,忽听圣旨到了,他连滚带爬的来到牢房门口,跪在地上哽咽道:“老臣吴中,接旨!”
侯宝看了看他,打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统御万方,夙夜祗惧,惟以整肃纲纪、敦风化俗为念。
朝野臣工,皆当恪守礼法,以身作则,为天下表率。
然尔太子少保(明仁宗时得赐)、工部尚书吴中,位列三台,身荷国恩,本应砥砺名节,谨言慎行,以报朕躬倚畀之深。
讵料尔竟恃宠而骄,行止逾闲,深负朕望!
其罪一,纳妾逾制,罔顾法度。
朝廷定制,官秩有等,纳妾之数,礼法昭然。
尔位列二品尚书,竟私纳妾媵逾十数房,僭越礼制,悖逆纲常。
此非独好色无厌,实乃藐视朝廷法度,视王章如弁髦!
尔饱读诗书,岂不知《礼记》有云‘诸侯一娶九女’乃天子之制?尔以人臣之身,效诸侯之例,其心可诛!
此等行径,置祖宗成宪于何地?置朝廷威仪于何存?岂非自取其咎,贻笑大方?
其罪二,治家不严,门庭失序。
尔身为朝廷重臣,连家室尚且不能整饬,何谈辅弼朕躬,协理阴阳?朕闻尔后宅不宁,尊卑淆乱,纲常扫地。
更有甚者,尔府中仆役,亦多有不法,仗尔之势,横行闾里。
此皆尔治家无方、约束不严所致!
所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尔之昏聩懈怠,竟至于斯!
帷薄不修,实乃士林之耻!
尔受四朝恩遇,位极人臣,本当为百僚之楷模。
然尔竟不思图报,反行此悖礼乱法、治家无状之事,上负天恩,下愧黎庶,更玷辱清流门楣。
朕每念及此,痛心疾首!
若不严加申饬,何以明法纪?何以儆效尤?何以正人心?
兹特降旨严斥:着即革去尔太子少保之职,降为工部左侍郎,兼任工部尚书一职,罚奉一年;所纳逾制妾媵,着尔即刻遣散,不得延误!
尔府中不法仆役,着有司严查拿办,按律究治!
另,尔自即日起,闭门思过三个月,每日抄录《礼记》《家训》等篇,深自省愆!
务须痛改前非,整肃门庭!
圣旨念完,一旁的徐恭愣住了,皇帝不是言辞凿凿要严惩这吴中?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道不温不火的圣旨,就罚奉一年,闭门思过?
跪在地上的吴中同样是呆若木鸡,他原本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抄家、流放,甚至……身首异处。
皇帝当初在朝堂上的严厉斥责,字字如刀,他匍匐在地时,浑身冰凉,只等着那最后一句“着即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议”
或是更可怕的判决落下。
可……革去太子少保?降为左侍郎?罚俸一年?闭门思过?遣散逾制妾室?查办不法仆役?
这些惩罚,对一位被皇帝如此痛斥“藐视法度”
、“悖礼乱法”
、“治家无状”
、“玷辱清流”
的“罪臣”
来说,简直轻得不可思议!
太子少保虽是荣衔,但降为左侍郎(正三品)虽比尚书(正二品)低一级,却仍让他挂着“兼任工部尚书”
的名头!
这分明是留了极大的余地,甚至可以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
罚俸一年对家资丰厚的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闭门思过抄书,更像是让他回家休息反省,而遣散妾室、查办仆役更是早该做的事,还能帮他清理麻烦。
巨大的恐惧与巨大的“恩典”
之间形成的落差,让吴中一时失去了反应能力。
吴中头抵着冰冷潮湿的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