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
“爹,咱们大门口的对联又被人揭了去!”
七岁的小儿子嘟着嘴,很不高兴。
京城人咋这么没素质哩?他家大门口的对联都被揭了五回了。
“哈哈哈,街坊邻居这是看得上你爹的字啊,不妨事,不妨事,爹接着写!”
写几回对联有什么可为难的?他乐意得很。
姚大受在姚夫子来京的那年,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七次乡试。
终于中举,当年就来举家搬至京城。
可惜,会试还差了几分火候,只得继续苦读,等待下一科。
大半年没见到自家夫人,姚大受和三个儿子差点,没认出姚夫子来。
做了夫子还是主任的姚氏,年轻了何止十岁?
合体的制服,换发的容颜,再不是当初那个,一脸苦相的包子铺老板娘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在京城,安居了下来。
三个儿子也被山长,推荐到了如今京城最难进的东城书院读书。
姚大受也随着儿子们去了东城书院,不过,他是应聘成为了东城书院的夫子。
边教书边继续科举,两口子赚到的月钱,足以一家五口在京城生活。
哪怕姚氏今晚没在家,为爷几个准备年夜饭,父子四人也浑不在意。
写对联、贴窗户、安排灶上婆子做大菜,等着姚氏晚上回来热热闹闹过大年。
忠勤伯府,从早晨起来就没安静过。
晌午饭后,老袁头照例带着府上的儿孙们,去了大梨村的祠堂。
在给祖宗们磕头的时候,尤其虔诚,他心里默念着:
袁家的祖宗们呀,你们可要保佑我家大儿呀。
你们这个小辈子,现在出息了,都能代表咱们大夏出海啦。
都说大海无情,你们可得多帮忙看顾看顾呀,和天上的神仙们都说说,保佑我儿早日回来
小五和小六磕头磕得很认真,他们还帮爹和两个哥哥的那份也磕了。
他们爷说,祖宗们知道儿孙们都孝顺的话,就很会高兴,也能保佑爹和哥哥们平安归来。
马上要满七岁的四个孙子,终于有了大名(他们依的是老家的习俗,六岁多的孩子,能站住了才给取正式的名字)。
名字是牟先生帮忙起的,牟先生起了十来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让老袁头从中筛选。
“昀”
字的寓意是,正直公平、阳光积极、前程远大;
“栩”
有生机勃勃、气质淡雅、稳重柔和的美好寓意;
“远”
字代表的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学识渊博;
“滔”
字蕴含了,能说会道、积极活泼、才华横溢。
他给三头选的是:袁文昀,四头为:袁文栩,小五大名是:袁文远,小六的大名:袁文滔。
袁大堂伯下午请了赵秀才,为几个娃在族谱上写下了大名,并告知了祖先们。
七头眼巴巴的看着老袁头:“爷爷,我还没有大名!”
三岁多四岁的娃儿,感受到了来自哥哥们的嘲笑,他才不想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大名的娃呢。
“爹,干脆给小七也选一个大名呗,一事不烦二主,牟先生可是取了十个字的。”
袁老三为自家小儿子争取,一把年纪还对着老袁头撒娇。
老袁头没眼看他,随手一指:“那就这名儿吧。”
“勐”
字,代表了勇猛、健壮、有胆识之意。
“儿子,快谢谢爷爷,你比哥哥们有大名都早呢,爷爷希望你以后长成一个威武的男子汉!”
“谢谢爷爷,小七也有大名啦!”
有了大名的几兄弟,嘻嘻哈哈,称呼彼此的名字都很新鲜。
过上一会,猛然被别人叫到大名,都还反应不过来。
袁文滔笑闹之余还问老袁头:“爷爷,为啥子我爹和二叔三叔他们,都没有大名哩?”
老袁头很不好意思:“你爹他们生下来那会,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