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这样的对话和叮嘱,从这夜开始,许多人家都恨不得,日日给不孝子孙们念上几遍紧箍咒。
有那些胆小的,还让识字的把大夏律法给大伙儿念了又念,他们可不想因为不懂法不小心就犯事了。
本来只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最没道德底线的人,可生生被眼前这廉租房的好处给约束到了。
以至于,忠勤镇在今后的若干年里,百姓们犯罪率远低于京城其他坊。
从第二日开始,大多数百姓开始往城外搬家,带上了自己三代人都舍不得丢的破家当。
大伙的心思就是:早搬家,早安心!
“哇喔!
这是就是咱们以后的新家了吗?爹,快看!
每间房里居然都有炕呢!
听说这个冬日可暖和了,再也不怕挨冻了!”
“嗯嗯,咱明儿就去山上砍柴火,把这灶房堆得满满的,冬日我儿就能在炕上玩耍了,儿啊,你们真是赶上好日子了!”
“爹,我和大姐开春就去摘野菜,找几个大瓮养地龙吧,咱家的人口还能领八只鸡回来养呢,猪圈可不能闲着。”
“对对对,二丫,以后咱家就在猪圈里们养鸡仔,这活就交给你们姐妹了!
爹这就去买大瓮,地龙你们等我回来再去挖。”
“嘿嘿,好哒。
爹,我们好好养鸡,鸡长大了就能下蛋了,鸡蛋好好次啊。”
这是对热炕和猪圈茅房欢喜的,大多做饭的媳妇子,看着宽敞明亮的灶房高兴:“灶房这般大!
摆上一张桌,做了饭咱家还能就在灶房里吃哩!”
灶房、饭厅、茅房解决了,剩下的三间或四间房全都能做卧室用,有些还能把一间屋隔成几间小房来,真是住得比以前宽敞多了。
搬走了五千户人,京城里的百姓们感觉城里头都安静了许多,那些泼皮无赖也消失了不少,大伙忍不住夸赞,陛下这廉租房建的可真好。
上冬月底,廉租房全部满员,新家新气象,住户们忙着砍柴火、养地龙、养鸡鸭。
几条街铺也热闹了起来,杂货铺三家,粮铺有五家,布行五家,大酒楼三座,小饭馆十多家,客栈八个,医馆两家。
还有一条菜篮子街道,两旁可给附近的村民摆摊卖自家种的菜蔬。
固定的肉铺也有六个(鸡、鸭、鹅、鱼、羊、猪)都有得卖。
住这里的百姓们,基本日常所需在镇上均能满足,而且价格比京城里至少要便宜四成。
让他们最惊喜的还有新修的学堂了,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们最差也是秀才,而且收费也不高,只要家里的娃有读书天赋的,他们拼了老命也要把孩子送进去的。
在大伙为过冬准备柴火之际,岭南的双季稻可以收割了。
涂司农从领旨出京后,在岭南从育苗至今都没离开过,每日都是在各地的稻田里转悠,记录做了十大本,脸都晒得脱皮了,不仅黑还瘦了一大圈儿。
这些良田在栽秧苗前,都上了厚厚的底肥,眼下,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地方官们早就在田坎上等着了,他们在等涂司农的开刀令,上百个农人镰刀磨得锋利得不能再锋利了,割稻他们不怕累。
“大人,已经过称了,开镰的这十亩,亩产三石!
其余的不比这差。”
“大人,往年头茬也就这么多,二茬居然不比头茬产量低呐!
咱们这是成功了!”
“好!
好!
好!
等把这季晚稻收割了,本官要要上报,为你们请功!”
“多谢司农大人,还是司农大人这等技术高,谁感想咱们这些水田还能种两季哟,多出来的粮食咱们可以支援其他地方的百姓呢。”
地方官员心比蜜甜,他们这里要得到全大夏的瞩目了,还能在皇帝陛下那儿记上大功劳一笔,当官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图个升官么。
有了涂司农的这等许诺,从官员到下面的人打了鸡血一般,不过半月就把岭南的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