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从确认键上收回,指尖在控制面板边缘轻轻滑过。系统运行状态已转为绿色常亮,第三方验证进度条停在百分之百,审计接口持续开放,一切如常。
她站起身,绕开主控台边缘的线缆接驳口,走向大厅中央的数据墙。苏悦正在和市场组做最后的收尾对接,听见脚步声抬头看了她一眼,林晚微微颔首,继续前行。
目光扫过亚太区域热力图时,她的视线顿了一下。右下角边缘地带,一个离岸节点的能量值刚刚回落至基准线以下。波动幅度极小,频率却异常规律——每三小时一次,像某种定时唤醒的信号。
她没停下脚步,径直走到技术巡查终端前调出低频通信日志。屏幕滚动出过去十二小时内的所有非加密信道活动记录,大部分是常规设备心跳包,但在凌晨两点零七分、五点零九分和八点十一分,各出现了一次持续不到两秒的微弱共振。频率落在8到12赫兹之间,接近人类静息状态下的脑波范围。
林晚盯着那三行数据,手指轻点回放按钮。没有附加信息,没有目标地址,信号像是凭空生成又自行消散。
她转身走向操作区,几名技术人员正陆续交接班。一名外勤分析师刚接入系统,准备上传现场巡检报告。林晚走近,在对方抬头的一瞬凝神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中,那人的思维清晰浮现:对加班的轻微不满,对报销流程的疑问,还有昨晚孩子发烧去医院的记忆片段。一切正常。
但她捕捉到了一点异样——这些思绪的排列太过整齐,情绪起伏平缓得不自然,仿佛被梳理过。
她移开视线,又随机测试了两名值班员。他们的反应真实而杂乱,带着疲惫与琐碎担忧,符合当前情境。
回到主位途中,林晚再次调取刚才那名外勤分析师的思维影像回放。就在他回忆今日任务清单时,一段不属于他的画面突然闪过:灰白色墙体,锈蚀的金属门框,天花板上垂落的断裂电缆。背景安静,但空气中有细微的滴水声。
她立即截取图像特征,比对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十秒后结果返回——该结构与云都老城区b-7号地下管网交汇处的废弃数据中心完全吻合。该区域自五年前因结构性隐患被永久封闭,无人员进出记录。
林晚关闭查询界面,将原始数据打包加密,标注“S级潜在威胁初现”,设定自动推送至科研、市场、监察三方负责人终端。
“苏悦。”她开口,声音不高,但足够让对方立刻转向她,“把周涛供述里提到的‘城南数据中心’的所有历史资料再调一遍,重点看十年前的维护日志,尤其是涉及外部承包商的部分。”
苏悦点头,迅速切换界面开始检索。“需要通知安保组先去查一下那个废弃点吗?”
“不。”林晚摇头,“现在任何实地动作都可能打草惊蛇。我们还不知道它有没有察觉到我们发现了什么。”
她重新坐回主位,双手交叠放在控制面板上方。大厅内气氛松弛,有人低声交谈,有人靠在椅背上揉眼睛。连续多日的高压终于解除,团队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
可她清楚,刚才那三次低频脉冲不是巧合。它们出现在系统恢复后的第七小时、第十小时、第十三小时,恰好覆盖了联盟完成内奸清除、对外发布声明、重启跨境结算三个关键节点。每一次,都在决策落地后不久响起。
这不是攻击,是观察。
更让她警觉的是,“心灵洞察之镜”在读取那名外勤分析师时,虽能获取信息,但思维流中存在明显的断层。某些记忆区块像是被临时覆盖,又迅速还原。那种手法不像普通人能做到的。
她调出权限变更记录,发现该分析师是在今早六点由临时工转为正式访问账户,审批人是上周已被撤职的技术副主管——而此人目前正处于调查组监控之下。
林晚立即下令封锁该账户所有权限,并标记其近期接触过的终端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同时,她将“废弃数据中心”的坐标设为高敏区域,启用远程震动传感监测,哪怕地下管网有轻微位移也会触发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