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段原始通信记录——就是我们截获的、伪装成市政检修指令的加密传输。”
指令下达后,她转向科研组:“把最新一轮攻击样本提取出来,送入沙箱环境,我要看它在无干预状态下的完整行为轨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控台两侧的数据流不断刷新,一边是舆情战场的攻防拉锯,一边是技术系统的生死博弈。林晚始终坐在原位,手指偶尔轻敲桌面,目光扫过每一个岗位的状态反馈。
八分钟后,科研组传来消息:新型干扰程序在沙箱中完成了三次自我重构,最后一次演化出的代码结构,竟然复刻了联盟自主研发的反侦察模型核心算法。
“他们拿到我们的技术了。”科研负责人声音低哑。
林晚没有回应。她调出过去二十四小时的所有系统访问记录,重点筛查内部权限调用日志。忽然,一条不起眼的操作记录引起她的注意——凌晨三点十二分,有人通过临时授权通道访问了测试环境中的原型代码库,停留时间仅四十三秒,操作者身份显示为“自动巡检任务”。
但她记得,昨晚根本没有安排任何自动化巡检。
她立即将这条记录标记为可疑,同时命令技术组彻查所有近期新增的后台服务账户。就在此时,苏悦的通讯弹了进来。
“第二批报告发布了,反响比预期激烈。”她的声音透着疲惫,“已经有律师协会发声明,要求我们说明数据来源合法性。”
“让他们发。”林晚盯着那条可疑的日志,“我们现在不怕质疑,怕的是没人看见真相。”
苏悦顿了一下:“可这样下去,团队撑不住。今天已经是第三轮高强度应对了,有人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林晚看着屏幕上各条战线的压力曲线,终于站起身。她走到指挥中心中央,环视一圈。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动作节奏明显变慢,眼神里多了迟疑。
她知道,敌人真正的目的从来不是攻破系统,而是瓦解意志。
回到主控台前,她打开内部广播系统,手指悬停在召集令的确认键上。只要按下,全体核心成员就必须到场。
但她没有立刻执行。
而是先调出了联盟成立以来的所有重大决策记录,从最初的资源整合,到最近一次行动的审批流程,逐一核对签字人和时间节点。当她的目光落在某份联合备案文件的电子签章上时,瞳孔微微一缩。
那份文件的审批人,赫然是一个早已离职的技术主管。
而这个签名,出现在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