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打破原有节奏,增加暴露风险。更重要的是,那个隐蔽联络点的存在说明他们在依赖本地协调。只要我们同时压制信息传递环节,他们很难快速应变。”
她停顿片刻,补充道:“不过,不能排除临时调整的可能性。所以我要求所有单位保持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通讯频道静默开启,任何人不得离岗。一旦监测到路线变更信号,立刻切换预案。”
苏悦低声问:“代号怎么定?”
林晚看向大屏上那三条红线,声音很轻:“叫‘断流’。”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科研团队负责人率先回应:“明白,‘断流’计划启动,反制系统进入热备倒计时。”
市场主管点头:“声明将在一小时内上线,同步推送至合作媒体平台。”
调查组长握紧了方向盘:“我们继续蹲守,有任何动静马上汇报。”
林晚坐回主位,双手交叠放在桌沿。她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屏幕角落的倒计时数字缓缓跳动。距离预计运输时间还有二十小时五十三分。
她伸手调出联络点周边的街景图,放大那扇塞纸条的窗户。窗帘依旧垂着,但从玻璃反光中,她注意到一角露出的设备轮廓——像是某种小型信号收发装置。
就在这时,调查小组的画面轻微晃动了一下。镜头缓慢移动,对准了巷口拐角处一辆停靠的摩托车。车牌被泥污覆盖,但车尾加装了一个方形金属箱,与普通配送车辆明显不同。
“那辆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林晚问。
“十分钟前。”调查组长压低声音,“一直没发动,也没人靠近。”
林晚迅速调取过去半小时的移动轨迹分析。系统标记出该车曾在夜间绕行港口路线外围,停留时间恰好与上次运输通关时段重合。
她指尖敲了敲桌面,下令:“加强对那辆摩托车的监视。不要靠近,也不要惊动。记录所有靠近它的人。”
苏悦凑近屏幕:“你觉得这是新的联络方式?”
“可能是备用信道。”林晚盯着画面,“也可能是诱饵。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再只盯着那扇窗户了。”
她重新打开作战会议频道:“所有人注意,新增一个观察目标——灰色摩托车,位于联络点东南方向三十米处。任何与它相关的活动都要记录并即时上传。”
科研团队负责人提醒:“如果他们真的换了通信方式,我们的情报获取可能会中断。”
“那就逼他们暴露更多。”林晚说,“只要他们还在运输,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步干扰都来得更准一点。”
她关闭通讯界面,转而调出反制武器的操作权限菜单。指纹验证通过后,她在执行层级选项中选择了“手动触发-双人确认”模式。
苏悦看着她:“你打算亲自操作?”
“最后一环必须由我来。”林晚的声音很平静,“他们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但实际上,每一个动作都在告诉我们他们的弱点在哪里。”
她站起身,走到大屏前,手指划过港口路线的终点仓储区。那里仍然没有任何命名标识,只有冰冷的坐标数字。
“明天这个时候,”她说,“这条红线应该会断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