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标记在时间戳旁闪烁了三下,随即被系统自动归入异常访问记录池。林晚的手指在控制台边缘轻轻划过,指尖留下一道细微的压痕。她没有立刻下令追查,而是调出终端设备的使用日志,将那台后勤分析机近七十二小时的操作轨迹逐帧回放。
画面里,一名值班员在凌晨两点十七分登录系统,停留四十八秒后退出。操作内容看似只是常规数据巡检,但林晚注意到,他在退出前曾短暂切换到高级权限界面——那一瞬间的权限跃迁,几乎被系统默认行为掩盖。
“不是误触。”她低声说。
苏悦正站在右侧副控台前整理舆情响应方案,听见声音立刻转过身:“要隔离那台设备吗?”
“已经断开了。”林晚目光未移,“但它连过内网主干,接触过三级缓存区。哪怕没下载,也可能被远程嗅探。”
她按下通讯键,接通调查小组组长。对方影像出现在左上角小窗中,背景是境外临时据点的金属墙面,灯光偏冷。
“你们那边情况如何?”
“目标仍在建筑内活动,步态信号断续维持。我们已调整埋伏点,保持低频监测。”他回答得干脆,眼神却微微偏向一侧,像是在确认什么。
林晚凝视他的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他的思维集中在港口撤离路径的备用通道上,反复推演车辆调度时间和信号屏蔽车的覆盖范围。没有迟疑,也没有多余的情绪波动。可信。
她收回视线,额角一阵胀痛,像有细流从太阳穴向后脑蔓延。这是第三次使用能力后的典型反应,比上次更重一些。她从抽屉取出药瓶,倒出一粒白色药片吞下,没喝水。
“五分钟后开紧急会议。”她说,“所有人线上接入。”
苏悦点头去准备连线,林晚则调出联盟核心成员名单,逐一确认在线状态。科研组负责人刚提交了一份微粒优化延迟说明,市场团队正在起草第二轮声明草稿,调查组全员处于待命模式。
视频窗口陆续亮起。
林晚坐在主位,声音平稳:“十分钟前,一份加密档案遭遇内部异常访问。来源是一台间歇性使用的后勤终端,操作者身份尚未确认。目前无证据表明信息外泄,但我们必须假设对方已掌握部分部署逻辑。”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市场团队代表率先开口:“舆论还在扩散,虽然热度回落,但新话题不断冒头。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回应,国际合规形象会受损。”
“他们就是要我们动。”林晚打断,“每一条虚假热搜背后都有引导节奏。现在反击,等于跟着他们的鼓点走。”
科研组负责人皱眉:“可我们的技术方案还没完善。纳米标记的附着效率下降太快,一旦对方启用屏蔽场,追踪就会彻底失效。”
“所以不能只靠一条线。”林晚转向屏幕中央的三维作战图,“从现在起,改变策略——分化应对。”
她依次下达指令:
“调查组继续监控关键人物动向,重点锁定其与港口之间的联络节点。不得主动出击,只收集信息。如果对方察觉被盯,立刻退守备用观测点。”
“科研组全力解析跨国组织可能采用的技术反制手段,尤其是信号屏蔽原理和数据擦除机制。我需要一份七十二小时内可执行的应对预案,不是理论模型,是能用的方案。”
“市场组暂停单独发声。联合第三方审计机构发布联合声明,澄清所有关于生物识别和神经干预的说法纯属捏造。同时,把公众注意力引向资金流向问题——智利、巴哈马、马士基子公司之间的结算链条,必须曝光。”
她说完,环视每个参会者的脸。
苏悦眼中仍有担忧,但更多是对任务细节的关注;调查组长神情紧绷,却已开始思考如何重组外勤布控;科研负责人虽焦虑,但听到明确时限后反而有了方向。
“他们发动反侦察,不是因为我们逼近了核心,而是怕我们看清他们的节奏。”林晚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现在他们以为我们在乱,那就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