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她将“云启资本”的最终受益人代码输入比对系统。
匹配度未达阈值,但有一段中间代理节点的签名特征与其存在部分重叠。虽然不足以定论,但足以说明两者曾共用同一套加密协议架构。
她返回座位,重新打开五家公司的档案,并列排布在主屏。鼠标逐一划过,每一家都被打上红色标签。随后,她新建一份分析文档,标题命名为“S级潜在威胁:新型市场渗透模式预警”。
文档开头写道:
“目标组织不再依赖暴力或黑客手段进行破坏,而是通过合法注册、资本运作与舆论包装构建隐形网络。其技术团队缺乏独立研发能力,但拥有远超初创企业的执行协同效率。推断背后存在统一指挥中枢,可能继承自已被瓦解的旧势力残余。当前阶段以生态占位为主,尚未显露攻击意图,但布局精准,威胁等级持续上升。”
她将文件加密归档,同步至联盟高层权限组,并设置自动提醒:一旦其中任一公司发生重大融资或政策申请行为,立即触发紧急会议流程。
最后一步,她调出通讯面板,找到紧急召集按钮。指尖悬停在上方,迟迟未按。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为15:47。距离她离开发布厅不到两个小时,智渊未来的官网已更新动态:宣布与三家地方政务服务平台达成“智慧民生合作试点”。配图中,政府人员与公司代表握手,背景横幅写着“科技赋能社会治理新范式”。
她盯着那张照片,放大代表的手腕位置。对方戴着一块黑色腕表,表盘边缘刻有一圈细小符号。她截取局部,导入图像识别库。
匹配结果跳出:该符号组合曾在三年前某次闭门技术峰会上作为内部标识出现,主办方正是已被取缔的“认知干预研究会”。
她的手指终于落下,轻轻压住通讯键。
就在这时,隔离舱内的“xN-9-b”存储装置突然闪烁一次绿灯。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内部时钟唤醒信号,加密协议开始自检。”
她转头看向那枚灰黑色的金属块,表面划痕依旧清晰。几秒钟后,显示屏跳出新状态:【准备就绪,可尝试安全读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