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干扰模块。
最关键的一条信息显示,对方已在三个备用节点部署远程唤醒程序,一旦主系统被压制,将在七十二小时内触发全域重启协议——这意味着所有反制成果将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清除。
林晚将这些数据全部打包,标注为最高优先级,准备上传至联盟核心数据库。就在她按下加密传输键的瞬间,终端弹出一条附加信息:服务器底层日志中残留一段未完全删除的操作记录,显示三天前曾有人从内部访问过这份文件。
不是残余势力。
是更早一步看过这些资料的人。
她的手指顿住。
此时,调查小组已完成数据拷贝,正按预定路线撤离。主控台显示他们已重新进入通风管道,距离出口还有八百米。巡逻机器人活动频率恢复正常,暂时未察觉异常。
林晚调出权限审计日志,逐条筛查近期访问过该项目文档的所有账号。大多数记录都符合授权流程,唯有一次例外——昨天下午三点零七分,一个二级运维账户曾申请查看“Nex计划关联设备清单”,审批记录显示由市场组主管代为签署。
但她记得清楚,那份文件从未正式列入对外披露范围。
她重新回放昨日通讯画面,想起市场组主管提到《经济观察》主编希望了解“最初促使我们行动的原因”。当时她没有回答。现在想来,那个问题本身就不该被提出。
真正的守护者不会追问起点。
只会一直往前走。
她关闭日志页面,转而建立新的隔离沙箱环境,将刚刚获取的情报副本导入独立分析系统。与此同时,她手动切断该数据包与主网络的实时同步链接,仅保留本地缓存。
做完这一切,她起身走到主控台侧面的物理防火墙前,拉开最下方的检修盖板,取出一块备用存储卡插入读取槽。这是联盟内部极少启用的离线传输方式,通常只用于极端情况下的信息保全。
屏幕上跳出认证提示框。
她输入一串十六位字符的密钥。
加载进度条缓缓推进:10%、25%、40%……
突然,右侧监控分区弹出一条异常告警——东口区域地下三层出现短暂电力波动,持续时间为0.8秒,恰好覆盖调查小组撤离路径中的一段盲区。
林晚立刻切换热成像视角。画面中,那条原本空无一人的走廊尽头,出现了两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正沿着墙壁边缘缓慢移动。他们的装备不显示任何身份标识,步伐协调,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外部人员。
她迅速接通调查小组频道,声音压得很低:“改变路线,跳过c段检修梯,直接从d区排水管切出地面。有人在等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