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屏上跳动的错误标价,配文:“昨天买一斤排骨花了三百块,系统说是‘促销匹配成功’。”
市场组趁势推出第二支短片,标题直白:《你的菜价是谁定的?》。片中用超市购物场景串联整个信号攻击链条,最后定格在一组数据对比图上:启用反制系统前后,全市价格异常率从18.7%降至0.4%。
舆论风向悄然变化。
下午三点二十六分,新的危机出现。三家自媒体同步发布“受害者访谈”,画面中几位中年男子坐在简陋办公室里,自称是小型贸易公司负责人,声称联盟以“反干扰”为名,强行接管企业系统,导致客户流失、资金断裂。一人说着说着落下泪来,桌上摆着一面锦旗,依稀可见“诚信经营”四个字。
林晚立即调取这几家公司的工商信息。注册时间均不足两个月,法人互不相识,但股东名录中却共同指向一家名为“恒远咨询”的代理机构。她再查该机构的资金流水,发现上周有一笔来自离岸账户的注资,金额恰好能覆盖三个月的运营成本和拍摄费用。
她拨通市场组主管电话:“准备一份溯源报告,列出这三家公司从注册到发声的全部时间节点,附上Ip重合度分析和资金链路截图。另外,找一家有公信力的审计机构联合署名。”
“要不要等明天再发?今天热度已经够了。”
“现在就要压下去。”林晚盯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转发数,“他们选这个时候出手,说明怕我们继续推进。越快回击,越能打乱他们的节奏。”
四十分钟后,《关于所谓“受害企业”的真相》长图文上线。文章以时间轴形式逐条拆解谎言,指出所谓“被迫停业”的公司在事发当日仍有大量虚假交易记录生成,且其使用的系统接口版本早已停止维护。文末附有直播预告:当晚八点,联合打假博主将现场演示如何识别伪造的财务报表。
不到一小时,相关抹黑帖文陆续被平台标记为“信息存疑”,部分账号因批量操作被封禁。社交平台上,“数字清道夫”“技术守门人”等称呼开始流传,有网友评论:“原来真的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修防火墙。”
林晚靠在椅背上,指尖轻敲扶手。她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市场组主管的眼睛。画面中,对方正盯着实时舆情曲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反复回响:**“我们终于不是在自说自话了。”**
她关闭能力,端起桌边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
主控台左侧,全市舆情热力图已由红转绿。代表负面情绪的区域大幅收缩,集中出现在几个固定坐标点,经追踪确认均为同一网络集群所控。右侧屏幕显示,科研组已开始部署反制模块的实地测试,首批接入的十个变电站运行稳定。
她正准备调出东口工业带的地图,通讯灯忽然闪烁。市场组主管发来消息:“刚刚收到《经济观察》主编反馈,他们想做一期深度报道,主题是‘谁在守护城市的数据生命线’。需要提供一些非技术层面的素材——比如,最初是什么促使我们行动的。”
林晚没有回复。她望着主屏上缓缓流动的数据流,手指慢慢收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