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确认。”**
她开口:“删掉冗余认证,改用预授权密钥链机制,让系统直接响应。”
团队立刻修改协议层。六点零三分,测试重启。
干扰信号再次来袭,反制模块几乎同步启动,全程无延迟。主屏幕上,“反制成功率:99.8%”字样稳定亮起。
科研负责人摘下眼镜,手微微发抖。他看了眼窗外,天边刚泛起灰白。
助手走过来,低声劝他去休息。他摆摆手,却笑了:“成了就好。”
林晚站在玻璃墙外,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她拿起桌上的文件夹,翻开第一页,是《反制模块部署许可书》,落款处已签好名字。
她转身离开实验室,沿原路返回指挥中心。电梯上升过程中,她闭眼靠在墙上,精神有些疲惫,但思路清晰。
回到主控台,她将破解方案上传至共享目录,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同时附上一条指令:**“技术防线已成型,准备移交市场团队,启动下一步计划。”**
终端提示音响起,市场组主管回复确认接收。
林晚调出全市信号监测图,南区变电站的异常波动仍在持续,但已不再构成威胁。她标记了几个重点区域,准备下发压制指令。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弹出一条新消息。
来自科研负责人:
“刚才测试结束前,系统自动记录了一段异常反馈信号。它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编码格式,但……它的响应模式,和昨天那条神秘警告信息高度相似。”
林晚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她重新调出那段信号波形,与昨日收到的匿名消息并列对比。两者的频率起伏、脉冲间隔、甚至细微的抖动特征,几乎完全一致。
这不是巧合。
对方不仅在监视他们的行动,还在用某种方式直接与系统对话。
她站起身,走到主屏幕前,放大那段信号的解码片段。
在最后一帧数据流中,浮现出一组极短的字符序列。
不是文字,也不是数字。
而是三个连续的、间隔均匀的点。
像是一种节奏。
像是一种敲击。
像是一种……摩斯密码的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