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悦把那块烧焦的电路板残片放在主控台边缘,金属边角在灯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林晚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只看了她一眼,便伸手将残片接入分析端口。数据流瞬间跳动起来,匹配结果显示为“高度一致”四个字。
会议室门锁解除的声音接连响起。
科研团队负责人第一个走进来,手里抱着终端板,眉头紧锁。市场组主管跟在后面,耳麦还挂在脖子上,显然刚结束一轮舆情监控。调查组长最后进来,脚步比平时重了些,军靴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
林晚没有起身,只是调出三块分屏。
左侧是全市舆情热力图,红点密集分布在城东与市中心区域,传播量仍在上升;中间是干扰信号频率曲线,过去六小时呈持续爬升趋势;右侧是一条时间轴,标记着陈岩撤离仓库后发送加密信号的具体时刻,以及随后舆论爆发的时间节点——两者相差不到十七分钟。
“他们不是临时反应。”林晚开口,“是早就准备好了。”
没人说话。
市场组主管低头翻看手里的简报,手指在某一行停顿了一下。“我们得回应,不然公众会认为我们在回避。”
“回应就是认账。”林晚打断,“他们要的不是讨论,是要让我们陷入解释的循环。一旦开始辩解,节奏就归他们了。”
科研负责人抬起头:“技术层面,对方信号响应模式变了。新版本可能加入了自适应算法,如果完全释放,现有反制程序撑不过四十八小时。”
林晚点头:“所以不能等。”
她按下控制键,三块屏幕同时切换成一张城市地图。上面标出了三个重点区域:废弃数据中心、铭远控股资金流向末端的两处研发节点。一条虚线连接三地,形成三角结构。
“接下来,我们不追查内鬼,也不澄清谣言。”她的声音平稳,“我们要抢时间,控节奏,打主动。”
众人抬头。
“第一,科研团队启动72小时攻坚轮班,目标是在敌人发布新技术前,完成反制模块部署。我已协调后勤组提供封闭环境与备用电源,你们只需要输出结果。”
科研负责人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头。
“第二,市场组放弃所有被动辟谣计划。从明天起,执行‘真相倒计时’策略——每天释放一层证据链。第一层是三年前某企业数据篡改案的技术残留比对,公众会发现,现在这套干扰系统的核心逻辑,早在那时就已经存在。”
市场组主管眼神一动:“你是想把矛头引向幕后惯性行为?”
“不是引向。”林晚纠正,“是让他们自己跳出来承认关联。只要有人反驳,就会暴露他们的知识边界。”
第三块屏幕亮起,显示工业带东口的地图。“第三,调查组暂停对陈岩的追踪。他已经被利用完了,现在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个驾驶员——左手小指残缺的人。苏悦找到了一块同型号电路板,来源是她父亲的老仓库。这说明残余势力至少有一条物资输送线,经过旧冷链网络。”
调查组长站直身体:“我们立刻去查东口周边的所有转运点。”
“不只是查。”林晚补充,“你们要制造接触机会。比如放出风声,说联盟正在回收一批老旧制冷设备用于研究。看看谁会上钩。”
会议室内短暂安静。
有人低声问:“可内部泄密的事……真的不管?”
林晚看向对方,目光平静。“管的方式不是停下手里的事去清查。而是让那个人继续传递信息——然后我们通过他,反向推演整个联络链条。他传得越多,漏出来的线索就越完整。”
那人没再开口。
灯光忽然暗了下来。
主屏幕切换为全市动态轨迹图,几十个光点在不同位置闪烁。林晚站起身,走到投影前,指尖划过几处关键坐标。
“你们看这些点。舆论爆发、信号测试、资金流动、人员活动。它们不是随机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暴露他们的位置和意图。他们以为在逃,其实是在撞网。”
她收回手,转身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