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扶住桌沿,缓了几秒才恢复清明。
她没质问,只是平静地说:“把那个中间人的背景单独整理一份报告,加密发送,只发我一人。”
对方明显怔了一下,语气短暂迟滞:“……明白。”
通讯结束。
林晚坐了很久,没有动。她知道,调查队长心里有事。他可能已经被盯上,甚至被迫卷入某种被动协作。但他还没倒向对方,至少此刻仍在挣扎。
这才是最关键的窗口期。
她调出主控屏,将所有线索重新排列:心理测评系统的异常访问、跨境资金的隐蔽流动、干扰信号的延迟响应、投诉事件的时间规律、以及那份残缺的协议文本。她以“决策前置”为核心,画出一条贯穿始终的逻辑链。
每一次外部动作,都在制造一种“我们即将失控”的心理暗示。而真正的杀招,不是破坏系统运行,而是瓦解信任本身——让执行层怀疑指挥层的判断,让公众质疑联盟的公正性,最终使其从内部崩解。
她在战术板上写下最后一行结论:“敌人真正的武器,是我们的怀疑。”
这时,苏悦再次接入通讯。
“我刚拿到星辰智评的技术架构图。”她的声音透着凝重,“他们的心理测评系统,和联盟早期采用的一套开源模型同源。而且……他们在半年前悄悄升级了数据接口协议,新增了一个叫‘动态反馈补偿模块’的功能。”
林晚瞳孔微缩。
“这个模块的作用是什么?”
“按官方说明,是为了提升测评准确性,能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微调问题序列。”苏悦停顿一秒,“但它还有一个隐藏权限——可以接收外部指令,临时修改评分权重。”
房间里安静下来。
这意味着,任何使用该系统的机构,其员工的心理评估结果,都可以被远程干预。而这些数据,往往直接影响晋升、调岗、甚至项目分配。
谁控制了心理评估,谁就掌握了组织内部的人事节奏。
林晚缓缓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将“星辰智评”“维安资本”“新域咨询”三个名称圈在一起,连线指向那份《认知同步协议》。又从另一侧拉出“干扰信号”“舆论投诉”“预期焦虑”等关键词,全部汇聚于一点。
屏幕上,一张完整的阴谋轮廓逐渐成形。
他们不是零散行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认知战计划:先通过心理系统植入不确定性,再用干扰信号制造技术危机假象,接着借舆论施压放大恐慌,最后引导联盟内部产生自我怀疑。当整个体系开始质疑自己的决策基础时,便是他们全面接管的时刻。
她的指尖落在“认知同步协议”几个字上,轻轻划过。
就在这时,终端震动了一下。是调查队长发来的加密报告,标题为《中间人背景核查(仅限查阅)》。
她正要点击查看,主控屏突然跳出一条预警提示:心理数据模块再次被尝试访问,来源Ip未知,请求权限等级极高。
林晚立刻切换界面,手动切断该通道的外部连接,并启动反追踪程序。
屏幕上的进度条开始缓慢推进,追踪路径逐级回溯。第一跳在本地服务器,第二跳跳转至郊区基站,第三跳……
突然,进度条停滞在第七级节点,后续路径被彻底抹除。
她盯着那行“追踪中断”的提示,呼吸微微一顿。
对方不仅在行动,而且已经察觉有人在查他们。这次试探,是警告,也是挑衅。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圈住其中一个,然后拨通苏悦的号码。
“把星辰智评的所有客户名单调出来。”她说,“特别是最近三个月做过大规模人事调整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