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段重合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二。他们在测试,不是为了恢复旧系统,而是要建立更隐蔽的新通道。”
市场团队负责人终于变了脸色:“你是说,他们已经在运作了?”
“已经开始。”林晚打开风险关联模型的最终报告,“三项独立线索交叉验证,联动指数89.6%。这不是推测,是事实。我们摧毁了一个组织,但它的技术脉络被另一股力量继承了。他们不需要重新搭建架构,只需要顺着我们的应对模式,反向设计出无法被识别的替代方案。”
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
“所以‘灰域’是什么?”调查小组队长问。
“目前还不清楚。”林晚回答,“但从‘样本移交’这个措辞来看,它不只是技术项目,可能涉及活体实验或意识数据采集。而且执行周期只有七十二小时,说明他们追求快速见效,不怕暴露风险。”
“我们需要做什么?”科研负责人终于站起身。
“第一,切断三条资金链。”林晚调出指令界面,“我已授权你们绕过常规审批流程,冻结这三家企业所有对外结算账户,尤其是涉及境外交易的部分。”
“执法机构那边怎么办?”市场负责人问。
“先做,再报。”林晚语气平静,“等他们走完程序,证据早就消失了。我们现在不能按规则出牌,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手的规则是什么。”
“第二,”她看向科研负责人,“你们必须尽快解析那个异常信号包,找出它的发射源特征。我要知道这种干扰是从哪里发出的,能不能被追踪。”
“第三,”她转向调查小组队长,“继续盯住这三家公司。不要惊动任何人,收集员工进出记录、车辆轨迹、通讯基站连接点。特别注意那个银灰色手提箱——如果它再次出现,立刻上报。”
三人陆续点头。
“最后一点。”林晚停顿片刻,“别用公共数据库查背景资料。我怀疑部分系统已经被渗透。所有信息必须通过离线渠道交叉验证。”
市场团队负责人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没开口。
林晚关闭投影,会议室灯光恢复明亮。
“我知道大家刚经历一场硬仗。”她站在主控台前,背影挺直,“但现在放松,等于把之前的努力全部白送。他们不是想报复我们,他们是想让我们以为赢了,然后悄无声息地接管一切。”
科研团队负责人拿起手机开始拨号。调查小组队长转身走向门口。市场团队负责人站在原地几秒,才慢慢解开领带,掏出笔记本记下几个关键词。
林晚没有动。
她回到主位,将《潜在威胁初步研判》正式归档,标记为最高优先级任务,并同步下发至各部门。屏幕右下角弹出反馈提示:三项指令均已接收,执行中。
她盯着“灰域”两个字看了很久。
窗外天光大亮,城市喧嚣渐起。新闻推送不断跳出:黑幕组织覆灭后续进展、国际追赃启动、多家企业宣布终止可疑合作。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
她却点开本地加密区,调出一段未发送的录音备份——那是她凌晨两点给调查小组队长下达的私密指令。
播放键按下,自己的声音低而稳:“不要申请正规调查流程,也不要惊动任何人。从外围入手,拍照片、记车牌、摸作息,像盯普通嫌疑人那样去做。”
录音结束。
她伸手关闭音频窗口,指尖在触控板上划过,重新打开“灰域”关键词搜索界面。系统仍在运行,尚未返回结果。
她的手指轻轻搭在回车键上,准备刷新。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震动一下。
一条来自科研团队的紧急消息跳了出来:
“刚才解析出的异常信号包……源头定位显示,最后一次活跃信号,出现在城南数据中心废墟周边三百米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