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分,距离预定切入时间还有十四小时三十五分钟。
她转身调出监控画面,六路生命体征信号稳定传输,心跳频率均处于冷静区间。其中一人的心率在刚才整队时上升了八次每分钟,此刻已回落至标准值。
她正要切换视角,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加密提示:科研团队的运输无人机已抵达秘密基地补给舱,技术支援包由b通道转入装备库,交接记录显示“夜影-2”模块序列号与预载程序完全匹配。
她点了确认。
几秒后,训练厅的备用门开启,一名技术人员推着密封箱进来,将新的装备包逐一发放到待命替补成员手中。林晚走过去,打开其中一个,检查纳米纤维攀爬索的卷轴是否完好,又试了试Ep屏蔽器的启动按钮,绿灯正常亮起。
她合上包,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任务倒计时屏。数字跳动着:
14:32:17
14:32:16
14:32:15
门口传来脚步声。替补队员已换好作战服,站在通道口等待指令。她走过去,站在他们面前。
“你们的任务是接应。”她说,“他们进去,你们负责让他们出来。”
一名替补队员点头:“我们不会让他们断在路上。”
林晚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伸手拍了下他的肩膀。那力道不重,但对方明显绷紧了身体,像是接到了某种无声的承诺。
她回到沙盘前,重新调出总部三维结构图。空调系统重启窗口仍标为红色,11秒的盲区时间被放大在右下角。她盯着那段极短的时间间隔,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节奏。
通讯器再次响起。
“第一梯队已抵达外围待命区。”队长的声音传来,“天气状况良好,风速低于三级,适合高空作业。”
“保持静默。”她答,“等指令。”
“收到。”
频道挂断。
林晚站着没动。大厅里只剩下她和两名替补队员。其他人已经离开,去往各自岗位。墙上的倒计时继续走着,一秒不差。
她忽然想起什么,打开个人终端,翻到一段未发送的记录。那是她昨晚写下的几句话,原本打算在行动开始后发布,但现在,她删掉了开头那句“这是一场复仇”。
只留下一句:
“这是一次归还。”
她没发送,只是将文本锁定,放入加密文件夹。
然后她转向监控屏,六路信号依旧稳定。其中一人正在做最后的设备校准,手指在腕表上快速操作。心率略有波动,但仍在可控范围。
她拿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
“记住,”她说,“我们不是去战斗,是去取证。”
话音落下,对面传来一声轻微的回应。
她放下对讲机,目光落回沙盘。模型中央,那栋黑色建筑静静矗立,像一颗埋在城市腹地的毒瘤。
她的手指慢慢收紧,指节微微发白。
窗外,天色依旧漆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