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被收购企业的原股东、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去向,以及它们在被并购前最后三个月的所有小额资金往来。”
“为什么是小额?”
“大额交易容易被伪装,但日常运营中的零散支出很难完全清理。”林晚调出一张资金网络图,“像办公软件订阅、临时外包付款、差旅报销——这些细节往往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记录里。如果他们真的在整合技术链,一定会留下痕迹。”
对方点头,“明白了。我们马上调整方向。”
通讯结束。
林晚没有放松。她将最新图谱标记为“S级优先项”,并设置实时更新提醒。随后,她调出那个异常账号的日志记录——就是入职时间比档案早两天的那个。
静默监控系统刚刚捕捉到一次异常行为:该账号在十五分钟前访问了联盟内部的供应商资质库,查询了三家与“诺亚资本”旗下企业存在间接合作关系的公司信息。
访问时间持续四十七秒,未下载任何文件,也未做备注。
太短,也不该出现在这个环节。
她不动声色地将该账号权限下调至只读模式,并在后台植入追踪代码。只要再次触发敏感数据库,就能反向定位真实设备位置。
做完这些,她重新聚焦资金图谱。
一条红色连线贯穿整个画面:从最初的物流签收人,到离岸公司,再到“诺亚资本”,最后延伸向那些被收购的技术企业。
这条线还没触到底层核心,但已经碰到了外层骨架。
她伸手调出科研团队的进度面板。干扰装置原型已完成基础参数移交,下一阶段将进入实地模拟测试。她知道,技术和情报必须同步推进,任何一方滞后,都会让对方找到反击缝隙。
终端提示音响起,调查小组发来新消息:“已锁定‘诺亚资本’旗下一家被收购企业的前项目经理,此人半年前辞职后移居马来西亚,近期曾与一家注册于新加坡的咨询公司频繁联络。对方公司规模极小,主营‘跨境合规咨询’,但账户月均流水超过百万美元。”
林晚放大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信息。
注册资本低,办公地址为共享商务中心,官网内容简陋。但其银行往来票据显示,客户遍布欧美亚三地,行业涵盖通信、能源、交通控制系统。
典型的空壳载体。
她正准备下达进一步指令,主控屏突然闪烁了一下。
原本稳定运行的资金图谱,在“诺亚资本”节点处出现短暂的数据抖动。一秒后恢复平静,仿佛只是系统延迟。
但林晚看到了。
那不是故障,是反向扫描。
对方察觉到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