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你们压力会很大。”她忽然开口,“不只是应对攻击,更是要在没人相信真相的时候,坚持把它说出来。”
周雯看着她,“那你呢?你信吗?”
林晚没回答。
她想起重生前那个雨夜,公司公告栏贴出她“窃取商业机密”的通报时,所有人都低头快步走过,没人问一句为什么。那时候,她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不一样了。
“我不需要信。”她说,“我只需要确保,当声音响起时,有人能听见。”
周雯静了几秒,轻轻点头,“我会让声音足够大。”
通讯结束,影像消失。
主控室恢复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响。林晚依旧坐在原位,目光未离监控屏。那几条异常数据流仍在跳动,频率略有提升。
她调出权限日志,检查刚才的信息推送记录。一切正常。
正要切换界面,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内部提醒:社交媒体预备队已完成编组,共三十七人,涵盖九类传播渠道,随时待命。
她扫了一眼名单,多数是老成员,也有几个新面孔。其中一人曾参与三年前的用户信任重建项目,口碑良好。
正准备归档提示,光标划过某一行时,她顿住了。
一个名字下方标注的入职时间,比档案记录早了两天。
她点开详情页,页面加载缓慢了一瞬。
就在刷新完成的刹那,那行时间数字微微闪了一下,恢复如常。
林晚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她没有立即追查,也没有调取后台日志。只是将那个账号加入重点观察列表,设为实时追踪。
然后,她重新打开“正面信息库”的建设进度条。已完成68%,预计四十分钟后全部归档。
她又调出三家目标媒体的联络状态。《财经前沿》已回复“可洽谈”,《科技观察》正在走内部审批,《产业透视》尚未响应。
一切看似有序推进。
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还没开始。
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对手,不会只等着看你怎么反击。
他们会试着从内部瓦解你。
会伪造身份,混入你的防线,一点点篡改你的节奏。
甚至,让你自己怀疑身边的人。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更沉。
这一次,她不会再被人轻易夺走话语权。
也不会再让任何人,用谎言把她钉在耻辱柱上。
她伸手,调出“逆溯推演”的初步框架文档。周雯已经填入第一组假设攻击点:“技术造假”。
对应的回应材料里,附了一份原始实验记录扫描件,签署时间是五年前,签字人中有两名现已退休的行业元老。
林晚放大签名区域,仔细比对笔迹角度和墨迹深浅。
没有问题。
但她仍把这份文件标记为“需二次核验”。
做完这些,她终于动了动身体,左手移到通讯面板,准备呼叫技术支持组,对那个异常账号做深层溯源。
就在这时,监控大屏右下角跳出一条新提示:
外部论坛出现匿名帖,标题为《所谓正义的背后》,内容为空,仅附一张模糊截图,显示某会议纪要局部,文字不可辨认。发帖Ip经三次跳转,源头指向境外中转站。目前阅读量不足百次,无转发。
林晚的手指停在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