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到联盟诱导。
直播刚结束,林晚立即下令:“抛录音。”
调查组早已准备好材料。那段语音被截取成十五秒片段,配上文字说明:“他说‘这根本不是什么新产品,就是旧架构换个壳’。”发布时间刻意选在对方发布会结束后的第四十三分钟——足够让舆论发酵,又不会显得仓促反击。
社交平台瞬间炸开。有人对比前后说法,指出其技术描述自相矛盾;更多人开始追问:“如果没问题,为什么不敢让普通人测?”
林晚看着舆情热力图,蓝色信任曲线继续上扬,而对手的关键词热度开始分裂。一部分集中在“造假”,另一部分则是“破晓计划”——不知是谁把这个名字泄露了出来,正在快速传播。
她正准备调整下一步策略,侧屏突然跳出一条加密信息:备用服务器节点捕获到一份内部调度令,内容为“集中算力支持‘破晓’终版构建,预计明晨六点前完成部署”。
林晚眼神一沉。她想起几天前调查联络员提过一句——城西废弃数据中心曾有一批未注销的托管设备,登记单位正是“创新孵化基金”。
“他们要用那个节点做最后整合。”她迅速判断,“不是为了隐藏,是为了提速。”
她当即调派一支技术小队,伪装成第三方运维人员,申请接入该机房的远程维护端口。三十分钟后,对方通过了身份验证——显然此刻顾不上审查细节。
画面切入,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任务进程正在加载。最上方标注着:“终极版本生成倒计时:10小时23分。”
林晚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她打开全局广播频道,声音平静:“让他们发。”
停顿一秒。
“我们直播拆。”
主控室陷入短暂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再被动应对,不再等待证据累积,而是主动迎上去,在所有人眼前,一层层剥开对方最后的防线。
科研组长重新坐回终端前,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准备将反制协议升级为实时干扰模式。市场团队开始规划直播流程,决定采用双屏对比形式,一边播放对方发布画面,一边同步解析其代码漏洞。调查小组则加紧整理证据链,确保每一环都能经得起质询。
林晚没有再说话。她将五块主屏分别锁定在技术流、舆情流、资金流、人员动向和倒计时进度上。她的手指轻轻搭在控制台上,指节微微用力,像握住了即将出鞘的刀柄。
窗外天色依旧昏暗,城市尚未完全苏醒。
但在这间主控室里,所有的信号灯都亮到了极致。
某一刻,她忽然想起重生前的那个夜晚——她独自坐在出租屋的地板上,手机屏幕映着新闻里某位高管风光无限的画面。那时她以为,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站在高处的人。
而现在,她正坐在另一个控制中心,看着曾经不可撼动的力量一点点崩解。
她收回回忆,目光落在倒计时数字上。
六小时十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