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汇总。每小时由专人将纸质记录送至B7点,再由灰鸢小组统一编码传回。切断电子轨迹。”
灰鸢皱眉:“这样效率会降低一半以上。”
“但更安全。”林晚看着他,“对方能切断信号,说明他们在监听频段。我们现在每一步都可能被反向追踪。宁可慢,不能暴露。”
技术组长点头:“我可以安排夜班人员轮换抄录,避开常规办公时间。”
“还有一件事。”林晚调出两张新的地图标记,“恒通机电地下层有独立电缆井,通往园区西侧荒地。新源制冷也有类似结构。我怀疑它们之间存在隐蔽连接通道。今晚若再有车辆进出,你们重点拍下车轮沾附的泥土颜色和颗粒质地。如果来自同一区域,土壤成分应该一致。”
灰鸢眼神一紧:“你是说,他们用地下管道串联运输?”
“只是推测。”林晚说,“但如果是真的,那就不是简单中转,而是系统性布局。”
会议结束,林晚盯着主屏上的六个红点。其中第三号和第五号已被标亮,边缘加了黄色警示框。
她调出倒计时界面:距离假消息发布还有十八小时四十九分。
时间仍在推进。
半小时后,灰鸢传来新消息。他们在废弃仓库楼顶架设长焦镜头,发现恒通机电厂区围墙内侧每隔二十米埋设有小型感应桩,地面铺设材料也与周边不同,呈深灰色硬化处理,抗压等级远超普通厂房标准。
“这些人防的不是小偷。”灰鸢低声道,“是专业侦察。”
林晚正欲回复,技术组长突然打来紧急通讯。
“我刚对比了两家企业最后一次变压器更换的施工队信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异样,“三家不同公司,但工人名单里有两个名字重复出现。其中一个叫陈海平,十年前在西北某基地参与过地下指挥所电力改造工程。”
林晚目光一沉。
她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技术组长影像。这一次,她看到的不仅是担忧,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兴奋——他认出了那个名字。他曾参与过一次秘密项目审计,见过这份名单的影子。
但她没点破。
“把这两人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她下达指令,“不接触,只跟踪行踪。另外,准备声波阵列二次校准,目标锁定恒通机电地下层。”
技术组长点头:“预计两小时内完成调试。”
林晚靠回座椅,视线落在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两个企业,两条暗线,一组重复出现的工人,一场精准的电力伪装。
她拿起笔,在平板上写下一行字:**“物资转运只是表象,真正运转的是人。”**
就在这时,灰鸢发来一张特写照片。一辆刚离开恒通机电的货车右后轮上,粘着一块湿泥。她放大细节,用光谱分析工具比对数据库。
泥土中含有微量锰元素,酸碱值偏高,与城市普通土壤不符。
而这种成分,恰好匹配三年前被查封的一处废弃矿道出口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