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指令下达后,林晚没有离开主控室。
她调出管网结构三维模型,将新小组行进路线设为动态追踪点。屏幕上,两个绿色光点缓缓移动,进入地下通道入口。通讯频道传来轻微电流声,随后是确认接入的代码回应。
一切看似顺利。
但她注意到,苏悦传来的最新监控片段中,那辆“恒通物流”货车后门变形的角度有些不对劲——右侧铰链明显外扩,像是承受过剧烈撞击,而非人为撬开。她放大画面,对比昨日事故现场越野车的损伤位置,发现两者受力方向几乎一致。
她正准备标记这一细节,主控台突然弹出一条自动警报:西南区域某变电站配电房发生短时电压骤降,持续时间为11秒,触发后台异常记录。
地点距离A-7检修站仅两公里。
她立即调取该变电站近六小时的负载曲线,发现每隔四十七分钟出现一次微小波动,规律性强,不似自然故障。她将时间轴与“影线组”出发时刻对齐,最近一次波动发生在他们进入地下通道前三分钟。
巧合?还是预警?
她刚想下令调整巡逻节奏,耳边传来苏悦的声音:“林晚,刚从供电局内部渠道拿到一份维修日志复印件,昨天凌晨两点,A-7站点确实报修过电路问题,但维修人员签到记录是空白的。”
林晚盯着屏幕上的时间戳。
那个时间段,正是调查组失联后的第四十分钟。
她手指划过桌面,打开私人加密频道,向“影线组”发送紧急提示:暂缓深入,优先确认当前所在区域电力来源是否独立于市政电网。
回复尚未返回,主控台左侧忽然跳出一条异常信号捕捉报告——无人机在海拔一百二十米处捕获一段零星脉冲,频率特征与联盟制式信标部分吻合,但编码序列混乱,疑似经过干扰器重构。
信号源位置,位于废弃数据中心东侧附属建筑屋顶。
林晚迅速放大该区域卫星图,发现屋顶通风口附近有新鲜刮痕,边缘金属翘起,像是近期有人强行开启过。她正要标记坐标并通知小组规避,却发现“影线组”的定位光点已经开始向该方向移动。
他们没收到提示。
她立刻切换通讯频道,却发现语音通道陷入延迟,文字消息显示“传输失败”。
同一瞬间,城市热力图上,西南片区多个监控节点同时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