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地址。
她不动声色地将这条线索标记为高危,随后起身走向会议室。苏悦和科研负责人几乎同时抵达,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我需要确认一件事。”林晚坐下后说,“刚才下达的每项指令,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两人对视一眼。科研负责人先开口:“我认为当前重点是稳住技术防线,只要系统不彻底瘫痪,就有机会反制。”
苏悦接着说:“我觉得舆论不能放任不管,必须用真实案例抢回话语权。”
林晚静静听着,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分别凝视二人。科研负责人脑中闪过的是技术推演图,清晰而自主;但苏悦的画面里,却有一段重复闪现的对话片段——正是她自己半小时前说过的那句“透明才能打破猜疑”,此刻竟像被反复播放的录音,在意识深处不断回响。
她心头一沉。
表面上,苏悦仍在独立思考,但实际上,她的判断逻辑正被某种外部输入悄悄影响。不是洗脑,更像是思维节奏被精准干扰,像钟表齿轮被塞进了一粒细沙,运转依旧,却已偏离原轨。
“你昨晚睡得好吗?”林晚忽然问。
苏悦一怔:“还行吧,就是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我们在开发布会,台下全是背影……”
林晚没再追问。她转向科研负责人:“你最近有没有接到任何非正式的技术咨询?比如老同事打听系统架构,或者熟人问起防护细节?”
对方皱眉:“上周有个以前实验室的人问我,联盟是不是用了某种新型加密算法。我没说具体,只含糊应付过去了。”
林晚记下这个名字。她几乎可以确定,敌方不仅升级了攻击手段,还在通过隐蔽渠道渗透决策层的思维链条。他们不再满足于破坏系统,而是试图让联盟自己做出错误选择。
会议结束后,她单独留下两人,分别下达了不同的后续指令。给苏悦的是继续推进医院案例传播,侧重家庭温情叙事;给科研负责人的则是暂停灰域模拟,改为加固主协议层防御。
然后,她回到主控台,调出所有内部通讯的加密日志。十五分钟后,那条经由废弃办公楼中转的备用信道再次浮现。这一次,她追踪到了数据包的返回路径——它并未直接消失,而是被拆分成多个碎片,分别混入日常行政报表、员工考勤记录甚至食堂订餐清单中,缓慢外传。
她手指悬在封锁按钮上方,没有按下。
真正的陷阱从来不是攻击本身,而是你以为自己还能掌控全局的那一刻。而现在,对方已经摸到了她的呼吸节奏。
主控室的灯光微微闪烁了一下。
林晚盯着屏幕上那条仍在缓缓移动的数据流,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一下,两下。
通讯器突然震动,提示有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