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的活动痕迹。无论哪种,都意味着对方正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压制。
她拿起平板,重新查看刚才截取的心理片段。那份名单里的第七个名字被特别加粗,备注栏只有一个词:“关键支点”。这个人尚未暴露身份,但显然是整个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
林晚正准备标记该目标为重点追踪对象,副屏突然跳出一条系统提示:第七家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刚刚拨通了一个境外号码,通话时长四十九秒,基站定位位于市中心商务楼顶层。
她立刻调取该楼宇近期访客记录,发现过去一周内,有两名身份不明人员多次出入设备间,均以“网络维护”为由登记。而该楼正是联盟原定下周签约的合作办公场地之一。
林晚站起身,走到战术沙盘前。她将新增情报逐一标注,七家单位的分布图逐渐显现出新的含义——它们不只是障碍,更像是试探。每一次施压都在观察联盟的反应模式,记录应对顺序与资源调配方向。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项目落地,而是为了摸清决策机制。
她走回座位,重新连接苏悦。“通知外勤组,不要接触那栋商务楼的任何人员,也不要追踪通话记录后续流向。”她的声音很轻,“让他们保持正常出入,我们只做记录,不做干预。”
“为什么?”苏悦问。
“因为现在收手,反而会引起怀疑。”林晚盯着屏幕上仍在跳动的数据流,“他们想看我们会怎么反击。如果我们按常规处理,就会落入他们的观察框架。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们才会真正紧张。”
她说完,关掉直播窗口,顺手将赵铭的影像截图存入加密文件夹。这张脸平静无波,可就在几分钟前,她已看穿其背后运转的整张网络。
终端震动了一下。技术组回传消息:初步比对完成,b3通道捕获的信号波形与前世t7-319协议残段匹配度达百分之八十九。虽有加密方式迭代,但底层编码逻辑一致。
林晚指尖在桌面上敲了三下。
节奏依旧稳定。
她打开通讯列表,找到那位提出“影子追踪”的技术员,发送一条简短指令:
“调取全市过去十二小时内所有商业楼宇的电力负荷异常记录,重点筛查与信号出现时段重合、且具备高频数据传输条件的节点。”
发送完毕,她摘下眼镜,用指腹按压眉心。连续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带来的疲惫感开始浮现,但她不能停。
屏幕右下角,一条新的舆情警报悄然弹出:
某地方论坛出现匿名帖,声称掌握“联盟项目资金挪用证据”,并附有一份模糊的转账截图。
林晚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落在那个尚未揭晓身份的“关键支点”上。
她知道,对方正在等着她做出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