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通人难以察觉,但在连续监测下,显示出明确的趋势——设备正在进入更高一级的运行状态。
林晚放大时间轴,对比此前三次事故前的数据。节奏一致,都是在外部调查接近关键点后,系统自动调整输出模式。
“他们在准备什么。”她低声说。
苏悦也看到了数据变化,“会不会是……要启动更大规模的干扰?”
“有可能。”林晚迅速切换监控视角,将算力集中到交汇点周围八个静默传感器,“但如果真是这样,说明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找到设备,而是怕我们看懂它的用途。”
她忽然停顿,回头看向苏悦,“你还记得你父亲笔记里的内容吗?关于能量调控的部分。”
苏悦一怔,“你说那个‘共振诱发模型’?”
“对。”林晚调出一份尘封的技术备忘录,“如果我没猜错,他们不是只想控制资源供应。他们在测试一种精准打击模式——通过地下网络传递特定频率,引发局部环境异变。仓库塌陷、河底突袭、山体崩塌,都不是随机事件,是校准过程。”
苏悦脸色变了,“你是说……他们下一步可能会针对某个具体目标?”
“比如指挥中心,或者能源中枢。”林晚手指落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所以我们不能等。必须抢在他们完成调试前,掌握足够反击的证据和手段。”
她启动内部广播,声音平稳:“所有外围巡查组注意,即刻起暂停西南山地及北郊区域作业,全员向东部集结。重复,暂停原路线,转向东岸水厂方向。”
指令发出后,她关闭公开频道,单独连线工程组:“按计划布设传感器,位置偏移原定坐标三点七米,深度增加两层土层。记录所有磁场与电离数据,不得上传主网。”
做完这些,她终于松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太阳穴仍在隐隐作痛,这是刚才连续调用系统留下的负担。但她知道,还不能休息。
苏悦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林晚睁开眼,“你想说什么?”
“我只是觉得……太险了。”苏悦声音很轻,“如果我们判断错了,或者中间出了岔子,整个基地都会陷入被动。”
林晚注视着她,片刻后轻启心灵洞察之镜。苏悦的眼眸深处浮现出一段记忆:雨夜,一辆救援车翻倒在沟渠边,车门上贴着红十字标志,里面的人没能活着出来。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善意在权力面前有多脆弱。
林晚收回视线,语气平静却不容动摇:“我们不做无准备的事,也不冒无意义的险。但有些事,明知危险也得做。”
她在战术屏上调出两种行动路径的模拟推演。强攻方案触发多重连锁反应,预估伤亡超过六成;而诱敌配合迂回侦查的成功率显示为百分之七十三,且能保留后续反击能力。
数据静默呈现,没人再说话。
几分钟后,苏悦点头,“我这就去安排外交对接。”
林晚重新看向主控台。地下震动曲线仍在跳动,规律中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加速。她拿起记录笔,在加密日志上写下最后一行:“设备活跃度上升,预计二十四小时内进入临界状态。破局窗口,正在收窄。”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锁定屏幕中央那条起伏不断的波形线。
门外传来脚步声渐远,指挥室只剩她一人。
算力分配完成,虚假巡逻轨迹已生成,第一批假情报正通过备用信道缓慢渗出。
她盯着震动频率图,指尖微动。
“你们以为我们在找废墟……其实我们在等你们现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