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说:“是你们啊。
唉,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基层民警的日常,天天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磨破嘴皮都不一定能解决。”
“这次好像跟能量没什么关系,就是普通的矛盾。”
林夜说道。
夏侯杰点点头,挠了挠头:“可不是嘛!
但这种案子最耗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光判定谁对谁错根本没用,最后还是得调解。”
林夜看着夏侯杰苦恼的样子,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说道:“夏侯叔叔,我虽然不能用能量解决这种事,但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你看,那位阿姨的核心诉求其实是让孩子能好好睡觉,那位姐姐则是想保护她的多肉。
咱们不用纠结‘到底是谁的错’,不如引导她们想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比如让那位姐姐晚上把猫关在室内,或者在窗台安装防猫刺垫,这样猫就不会去挠纱窗了;同时提醒那位阿姨晾衣服时先拧干,或者调整一下晾衣杆的位置,别让水滴到楼下的花盆里。
有时候,解决问题比争论对错更重要。”
夏侯杰听了,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对啊!
我怎么一直钻在‘谁对谁错’的牛角尖里了!
小夜,你这话点醒我了!”
他拍了拍林夜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感激,“你这脑子真是越来越灵光了,比我这老民警还会想办法!”
说完,夏侯杰转身又进了调解室。
这次,他不再试图分辨“猫是不是女孩家的”
“水是不是阿姨家滴的”
,而是直接把林夜的提议说了出来,引导双方讨论:“大姐,您看要是她晚上把猫关起来,您家孩子是不是就能睡好了?小姑娘,要是她调整一下晾衣杆,您的多肉也不会烂根了,咱们各退一步,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林夜和林昼在外面等了大概二十分钟,就听到调解室里的争吵声渐渐平息,变成了偶尔的小声商讨。
又过了一会儿,夏侯杰一脸轻松地走出来,对着林夜比了个“搞定”
的手势:“成了!
小姑娘答应晚上把猫关在阳台,还说会买防猫垫;王阿姨也同意晾衣服前先拧干,还说家里有多的多肉,要送小姑娘两盆当补偿!
哈哈,总算解决了!”
看着夏侯杰如释重负的样子,林夜也笑了。
他忽然明白,帮助别人不一定非要动用凡的力量,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建议,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就能化解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用智慧和同理心解决问题的快乐,和用能力解决异常事件的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
之后的几天,林夜又跟着夏侯杰处理了几起类似的警情:有夫妻因为家务分工吵架闹到派出所的,林夜建议他们列个“家务清单”
,轮流负责;有商户因为招牌灯光太亮影响居民休息的,林夜提议商户调整灯光的亮度和关闭时间,同时居民也可以给窗户装个遮光帘。
每一次,林夜都没有动用能力,只是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找到双方的核心诉求,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夏侯杰对他越来越佩服,每次遇到棘手的调解案件,都会下意识地问一句:“小夜,你有什么好主意?”
还总跟同事们夸林夜是自己的“福将”
和“智囊”
。
这些穿梭在市井街巷、处理人间烟火的日常,让林夜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结越来越紧密。
他看到了平凡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了普通人的烦恼与温暖,也明白了“解决问题”
的真正意义——不是用力量压制,而是用理解和包容去化解。
每天晚上回到小院,林夜都会把白天在警局的见闻当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张飞听得哈哈大笑,时不时点评一句“这夫妻吵架不够痛快,要是俺,直接把家务全包了”
;黄忠则捋着胡须,感慨“清官难断家务事,小夜这孩子能找到解决办法,不容易”
;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