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万无一失。”
林夜听了,立刻依言加装辅针。
不一会儿,屏幕上顿时多了一道绿色的轨迹,那轨迹就像江面上并行的主航道与避风港,清晰而又明确。
夏侯杰带着走私船的情报匆匆走进来。
周瑜正对着渔船的照片皱着眉头思考着。
他的手指轻轻地点向船尾的排水口,说道:“船底暗舱?必在吃水线之下三寸,此处水流较缓,易藏物。
探测器从这里入,顺流而进,如鱼得水,一定能找到暗舱的位置。”
林夜开始画探测器草图。
诸葛亮在一旁摇着扇子,不时地指点着:“浮力装置需分主次,主浮承力,副浮调向,如船之双舵,这样才能保证探测器在水中的稳定性。”
陆逊也在一旁补充道:“外壳可仿江豚皮色,夜中难辨,让探测器更加隐蔽。”
姜维则拿起贝壳片,仔细地端详着,说道:“此物反光虽好,却怕碰撞,不如包层铜边,这样就能增强它的安全性。”
傍晚,调试探测器的时候,水流总是冲得它偏离航向。
周瑜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忽然灵机一动,说道:“江有回流,水有缓急,何不仿鱼尾之形,做个可转动的导流板?这样就能根据水流的情况调整方向。”
林夜听了,立刻依言修改。
不一会儿,那鱼尾巴导流板果然挥了作用,让探测器稳稳地在水中航行。
“周都督这招‘顺水推舟’,比我闷头算数据管用多了。”
林夜笑着说道,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情。
晚饭的时候,邹善拿出一本破旧的本子。
诸葛亮翻到船模图纸,忽然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昔年木牛流马,亦是这般一点点打磨而成。
技艺传承,不在器物新旧,而在人心。
只要我们用心去传承,这些技艺就会永远流传下去。”
周瑜瞥了一眼图纸,说道:“这帆形尚可改进,我记得有种‘斜帆’,逆风也能行船,这样能让船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都能航行。”
夜色越来越深了,技术部的灯依然亮着。
林夜坐在电脑前写程序,诸葛亮站在他的身旁,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防御网格,偶尔提点道:“此处当设虚位,诱敌深入,让敌人自投罗网。”
林昼正在认真地装船模的帆,周瑜在一旁耐心地纠正道:“帆角应高半寸,受风更匀,这样船才能航行得更加平稳。”
邹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