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麟德二年(664年),阎立本、卢承庆和姜恪正式卸任下宰相之位。
左相右相的职位,由窦德玄和刘祥道任职。
这两位完全没想到,自己真的像宋真说的那样,居然做了宰相?
“难不成,雷国公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他们上任后,对宋真更加恭敬,不止是因为他的权势滔天,最主要的是,他的一语成谶。
两人在疯狂脑补,自己能够就任宰相,很大概率是宋真向陛下提议,他们才能有机会爬到这个位置上。
其实吧,有一点点关系,但是不多。
本来李治是打算让宋真做的,但是被这小子以年龄尚小拒绝了,三十四岁做宰相?开什么玩笑?不怕被后人随便解读?
既然刑部尚书刘祥道和御史大夫窦德玄都上位了,那么他们原来的职务,总得要有人做吧?
最后,宋真成功的继承了刑部尚书的职位,由狄仁杰就任大理寺卿。
狄仁杰是史上最年轻的大理寺卿,他三十一岁便坐到了这个位置。
也许有人会说,宋真比他更年轻,但是不要忘了,明面上,宋真是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才坐上大理寺卿的。
如今宋真明面上三十四岁,担任刑部尚书,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刷新了记录。
不过,宋真身上又重新兼职教坊使等职务。
也就是说,站在你面前的是,大唐雷国公、检校刑部尚书、神武大将军、教坊使、首席乐卿,宋真,字守正。
他从刑部侍郎上任到刑部尚书,合情合法,符合唐朝的晋升规则。
他也从“从三品”大理寺卿,升迁至“正三品”检校刑部尚书。
为什么要加个检校呢?就跟实习期差不多,通常会有一年时间,你的头上挂着检校二字。
就连刘祥道和窦德玄也是检校左右相,狄仁杰是检校大理寺卿。
但是跟正式任命差不多,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会去掉那两个字,这是近些年,李治定下的规矩。
“恭喜恭喜,雷国公晋升刑部尚书。”
“窦左相,刘右相,同喜。”
“哈哈哈,以后,老夫就称呼你作为宋尚书了?”
“善。”
宋真和新任的两位宰相,在贞观殿门前有说有笑,引得一群官员羡慕不已。
都是大人物啊,什么时候,我也能跟他们一个高度?
......
刑部尚书的工作很忙,主要统筹协调刑事司法工作,还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让宋真不能再摸鱼了。
他在上任之后,大刀阔斧的下达了好几个新规。
首先,是针对案子查验,完善办案流程。
各地府衙,以及大理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接受案件、录供审查、立案、侦查、破案、判决。
在此之前,只有在犯人伏罪之后,才会签字画押,以后,第二阶段审查,就必须要证人签字画押了。
这样做可以避免一些人做伪证,因为是要负法律责任了。
然后,下发文书,刑部严令要求各州每年最少提交十宗命案。
如果有一个州未能如数提供,刑部将联合御史台,共同下乡核查。
发现存在隐瞒不报的后果,该州的刺史、长史及九品以上的官吏,都会受到严重处罚。
怎么严重法,文书里面没有说。
接着,提高尸格在命案案宗里的比重,规定验尸数据不得少于五百字。
除此之外,涉及人员受伤的案子,务必添加详细的伤检,不得少于二百字。
最后,重新定制刑部审案流程。
以前刑部审案是三人同审,这没有问题。
宋真新增一条规定,凡是涉及命案的,必须由到案发州复审的大理寺丞,亲自前往刑部复述案件细节,并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