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就会学着孝顺父母。
你尊妻护子,那么天下人也就会学着公子尊妻护子。
天下的丈夫和父亲就会对自己的家人更好,就不会失去家人带来的欢愉。
你忍受不了饥寒交迫之苦,那就让天下的百姓也不要去受那饥寒交迫之苦。
这些话不但下臣会对公子说。
孟子也对齐宣王说过一样的话语。
《礼记》有载,孔子言,上好仁,则下为仁争先。
仁德之主宣扬正确的仁义之道,用来拯救天下人之心。
这就是主公的,欲信大义于天下。
再说仁义为何会被公子所困扰,其实公子想问的是。
行仁义是为了利益么?
并不是!
下臣不是贾文和,也不是郭公则。
孟子见梁惠王,王问,你若来,对我国可有什么利益么?
孟子回答,何必曰利,亦曰仁义而已。
我们谈什么利益啊,谈仁义之事就够了。
你若是非要追求利益,那么不是仁义会带来利益,而是仁义的本身就是一种利益。
《大学》有言,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六韬》之中姜太公言,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
义就是理就是人之价值,这本身就是国家利益之所在。
所以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仁义为根为贵,远的孔孟之学,近的《汉书》《淮南子》都有这些内容。
《司马法》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仁就是人,也正是主公说过的,以人为本。
主公与少君知而言,言而践行,我等是真的望尘莫及。”
“可父亲常说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让我做个有德行的人主,可有德行的人又是什么样子。”
“少君有大儒教导,自然德行很高。
《孔子家语》说,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
得人心者得天下,为政就是要得人心。
而得人心就在于为政之人的修身,以身作则罢了。
正所谓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道就是规律,是万物的根本。
德就是以道来做事。
其实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在这方面都是相通的,都是要追求正确的道路。
德行就是顺着正确的行为嘛。
公子这是要打瞌睡了?”
看着已经开始听不懂的刘赟步骘有些无奈,这些话说的还是有些太早了,只是自己的妹妹将自己找来,也是没有办法了。
而此时步氏却是将刘赟带到了一旁,轻声说道。
“母亲没有你舅父那么好的学识,但是母亲也有些许的见识,今日你听的大道理多了。
那么母亲就给你讲几个故事可好?”
“好。”
“我大汉太傅陈仲举和你的祖父父亲一样,他想要救天下,更想要救天下之心。
有澄清天下之志,他当初赴任豫章太守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去自己的府邸治所就先去拜访了打当地的大儒徐稚。
他的主簿不明白就问他。
为什么不先去官署安顿好了?
他回答,武王获天下,席不瑕暖,我礼贤有何不可。
所谓席不暇暖就是说,席垫都还没有坐暖就先去拜访大贤商容。
这就是德行之中的礼贤下士。
同样郭泰拜访袁阆,车不停轨就直接走了,可拜访黄宪的时候,却是弥日信宿。
留宿了足足两天两夜之久。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黄宪犹如汪汪如万顷之陂。
这便是你父亲死前给你留下的那句,亲贤臣而远小人的道理。
同样司隶校尉李膺,他也和你的父亲祖父一样,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辈人能够见到他都以为自己鱼跃龙门了一样的喜悦自豪,这就是德行之中的人望。
如今这天下名士之中陈群的爷爷陈太丘拜访当年香君荀彧的爷爷,那个时候太丘公家境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