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需耐受千万度高温,动力系统采用真空零点能抽取装置,防护层则嵌入从“问题雨”中收集的星尘结晶。最难的部分是意识接口:必须让使用者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清醒的发问能力,而不被恒星磁场干扰思维。
项目启动第七天,一位匿名访客来到“星问社”总部。她戴着兜帽,面容模糊,只留下一枚玉质吊坠便悄然离去。吊坠内藏有一段微型胶片,播放后显示出一段黑白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间实验室,年轻的K-7正与另一位女性科学家激烈争论。
“你真的相信,未来的人会愿意放弃答案?”那人质问。
K-7微笑:“我不指望他们放弃。我只是希望,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有些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影像结束,胶片自燃,化为灰烬。
林隐凝视着余烬,忽然明白:K-7从未真正孤独。在她之前,已有无数人走在同一条路上。她们的名字被历史抹去,但她们的疑问,早已埋进文明的地基。
三个月后,日冕登陆舱完工。命名为“愚者一号”??取自一句古老谚语:“唯有愚者,敢问智者不敢问之事。”
发射前夕,林隐最后一次走进“无答案学校”。孩子们围着他,叽叽喳喳地提问:
“你会回来吗?”
“太阳里面有没有图书馆?”
“如果你烧成了灰,还能thinking吗?”
他蹲下来,认真地看着每一张脸,最后说:“我不知道。但只要你们还在问这些问题,我就一定还在某个地方听着。”
次日黎明,“愚者一号”悄然升空,穿越大气层,直奔太阳而去。
控制室内,陈砚紧盯着遥测数据。当飞船进入日冕层时,所有仪器突然失灵。最后一帧画面显示:林隐摘下了头盔,面露微笑,嘴唇轻轻开合,似乎在说一句话。
唇语专家后来还原了那句话:
**“你看,我终于可以什么都不怕地问了。”**
信号中断。
太阳表面突现异象:一轮环形极光在日珥间绽放,形状赫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持续十七秒后消散,如同宇宙眨了一下眼。
此后,每年这一天,全球各地都会自发举行“静默提问仪式”:人们关闭电子设备,闭目冥想,心中默念一个自己最想知道却又明知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在太空轨道上,S-07卫星总会在这天接收到一段纯净的背景辐射波动,频率与人类a脑波完全吻合。
科学家称其为“宇宙回音”。
而孩子们依旧每天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我们的问题太多,宇宙会不会撑破?”
“也许会。”老师笑着说,“但如果它真的破了,说不定我们会看到外面的世界呢。”
窗外,银河光树又生出一片新叶。
叶脉间浮现出三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