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或者发展城建才是最对他们仕途有利的事情。
可没办法,叶轩墨的这番举措,在去年深受仁治皇帝喜爱。
据说仁治皇帝曾不止一次在朝会上称赞叶轩墨的举措。
即便是这些官员心中都认为陛下对叶轩墨这些举措如此认同,很大原因是叶轩墨是陛下小师弟的缘故。
可是在官场,大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即便陛下称赞叶轩墨是因为他修建水渠的可能性只有一丝,那这个作业大家也要抄。
而抄作业的结果就是各地的百姓受益。
叶轩墨观察到黎淳嘴角的笑意,他自然也明白黎淳是因为百姓得利而发笑。
可当叶轩墨将目光转回到手中的账册,看到绍兴府上缴的秋税时,他的脸色闪过一丝奇怪之色。
一直将注意力放到叶轩墨身上的黎淳观察到叶轩墨脸上的神色变化,他心中一紧。
莫非是账册出了什么问题?
不可能啊,府衙内的众多钱粮师爷都核对过的,应当没有问题才是。
没过多的细想,黎淳便看向叶轩墨发问道。
“子义,你为何是这般表情?”
“莫非是绍兴府上缴的秋税数目不对?”
叶轩墨听到黎淳的这番问话,他便立即摇头摆手道。
“非也,这秋税的数目倒是对的上。”
“只是我观宁波,台州,温州三府中缴纳的粮食都远多于银钱的数目,而这绍兴一地却是上缴银两的数目远多于上缴粮食的数目。”
“你觉得这是何故?”
黎淳听到叶轩墨的提问,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
“这宁波、台州、温州三地还好说,首先用粮食换钱银,那些商铺都要收取这些百姓半成至一成半的火耗。”
“这对于这些农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还有如今我们治下清明,那些收粮官都有所收敛,不敢将这些百姓欺压的太过,免得将此事捅到衙门。”
曾经那些胥吏在收粮时都会欺压百姓,喜欢用底座稍大一点的斛去收粮,别看只是稍大一点,这一斛便能让这些百姓多出个数十斤米。
这可比换算成银两的火耗还略高一些。
只是绍兴为何会一反常态,他倒真没注意。
故而,黎淳有些心虚的端起手边的茶水轻饮一口。
“咳,此事我当真没注意过。”
“许是绍兴之地的商贾仁善,不收取这些百姓的火耗?”
黎淳他的公务便是收齐此番宁波府的秋税,帮助叶轩墨核算此番秋税的数目。
所以,他在清点完宁波府的秋税,安排人核对完其他几府的秋税数目都对上之后,他便急匆匆的找上了叶轩墨。
当黎淳再次看向叶轩墨时,他就发现叶轩墨正在思考此事,便不再出言打断。
本朝曾有严居正首辅推行改革,清丈了天下耕地,也改变了百姓的税收缴纳方式,从之前的缴纳粮食到后来的缴纳银钱。
可在过了几位皇帝之后,朝中就不断有大臣进言。
他们称严居正此法有弊端。
首先,这白银在大周南部,东部流通更广,在北部流通较少。
所以北方的百姓若要缴纳税款,那他们在将手中粮食兑换银钱时,必然会比南方更加吃亏。
而且还有更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军队。
这军队是要发放粮饷的。
南部,东部军队多发银钱,北部,西部军队多发粮食。
乍一看,南部,东部军队要更加占便宜,可实际上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要是老天保佑,各地丰收,那发放银钱自然有利,可若是天公不作美,各地粮食歉收。
那这些银子的购买力便会大幅度下降,如此一来,这南部,东部的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