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的点头附和道。
“陛下,此事确实该从长计议,一次许出这么多官职,我户部怕是真要捉襟见肘了。”
瞧见仁治皇帝的脸色有些不对劲之后,李九渊继续补充道。
“陛下,并未老臣哭穷啊,是我户部真的穷久了,怕啊!”
仁治皇帝瞧见眼前这两位重臣提出的反对意见后,仁治皇帝缓缓拿出一封书信。
“二位卿家莫急,此事叶爱卿亦有所考量。”
“叶爱卿也明白官多发乱的道理,他明白一次性增设这么多官职必会引起动乱。”
“所以他欲以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四府之地作为试点,在此四府先行推行此事。”
“若是此事在四府之地可行,便再逐渐推行至大周各地,令其他州府效仿。”
“而且,各位爱卿放心,叶爱卿在来信上言明,请大周另立一部,为医部,此医部独立于六部之外。”
在听到仁治皇帝的这句话后,在场的每位官员都随之一愣,成立新的部门了?
不过此刻的一众朝臣都默契的没有开口打断仁治皇帝,准备等仁治皇帝说完之后,他们再提出反对意见。
“医部由太医院负责,只对朕负责。”
“至于各级医者俸禄,先有各地药局营收抵扣,若有不足,则再由各地官府拨调,朕每年再从内帑中支取一百万两补贴。”
“至于军中医者俸禄,扣除医药局营收外,户部拨款五成,五军都督府筹措三成,朕内帑出两成。”
“并且,医部官员不占用吏部官职,且考核,升迁制度与吏部不同,由东厂监督。”
仁治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身边的海公公便向朝中一众躬身行礼。
“臣保证,但有医者违规,东厂绝不放过,不过此人有何医名!”
同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令众人久违的表情。
金銮殿内的一众老臣在看到海公公的那个表情之后,他们的记忆瞬间回到了数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一日唐鸿霖被迫离京,同时,户部尚书、吏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郎中、刑部左侍郎、大理寺卿等诸多重臣被抄家。
当时明面上的理由是,多家蓄意谋反,被东厂密探查出消息。
海公公便是在那一日成就了抄家公公的名号,自那以后,不管身居何职的官员,在见到海公公的时候都要礼让三分。
仁治皇帝此问一出,在场的朝臣先是一愣,接着便相互打量起来。
提高医者的地位,其实就是间接的降低他们这些文人的地位,大家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同意的。
可这种事情自己心中清楚就可以了,谁又愿意主动说出来,承受那些医者的众怒呢?
所以大家自然都希望别人能为自己当这个出头鸟。
只可惜相互看了半天,却无一人愿意主动上前担责。
张嵩感受到自己身后这些官员的态度,他神色恭敬的朝着仁治皇帝行礼道。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可行。”
“若真按照威武伯所设想的建立医学院,那今后我大周百姓的生存率必将大幅延长,新生儿的死亡数量也将减少。”
“如此一来,我大周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人口对于大周之利,想必无需老臣过多赘述。”
“老臣以为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站在张嵩身后的一众文臣瞧见自家首辅带头同意之后,他们稍稍愣神。
虽然他们明白此事肯定是要同意的,但是他们也可以借此谋取一些利益吧,最少要你来我往一番吧?
怎么能就这么答应了呢?
站在张嵩身边的朱明达在听到他这番话后,他也神色严肃的点头答应道。
“陛下,老臣观威武伯对于军队军医之设想,臣深以为然。”
“若是我军军医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