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话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
……昨日珊姐儿回来,兜兜转转说了半日,我也没明白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只说让我去见见娘娘。
大夫人这时明白般,才缓缓开口,原来是您的意思,让她去跟娘娘疏通疏通?
袁太太头皮微麻。
大夫人这话问得太过于刁钻了。
倘若袁太太承认,她利用儿媳妇、利用顾家,甚至利用娘娘就坐实了。
假如否认,又把责任都推到了顾珊之头上。
顾家肯定以为,袁太太有事就躲了,让媳妇顶雷。
不管怎么回答,都落了下乘。
袁太太是个不愿意落下乘的人。
她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承认或否认,都不对。
既然您开口了,我跟大老爷说说。
大夫人笑着道,您也知道,宫里不准过问朝事,让娘娘去疏通,岂不是给她出了难题?大老爷又在丁忧。
他不在朝中这么久,虽然封了太子太师,只是个虚职。
他的话能不能顶用,也要看裕业的缘分。
倘若亲家太太嫌弃,我就不敢说这话了。
袁太太心里五味杂陈。
她笑得有点勉强:您这是什么话?您这样为裕业着想,我们感激不尽。
您受我一礼。
说着,她就连忙起身,给大夫人福了福身子。
她说这是顾家替袁裕业着想,把她对顾家的请求帮忙,说成了顾家心疼侄女婿、主动帮忙的。
大奶奶现在听明白了。
听到这里,大奶奶和三奶奶脸上神色微敛。
大夫人表情不变,笑着道:这还不是应该的吗?裕业是顾家的女婿。
您都开口了,我们怎么也得尽力。
大夫人又把拳头打了回去。
顾瑾之觉得这场谈话,总得有个人认输。
否则没完没了。
是,多谢您。
袁太太很识时务,她先认输了,没有再较劲下去。
比起儿子的前程,这些都不重要。
袁太太极力想做出和顾家结亲并非巴结顾家的姿态。
可现在,投入也该有回报了。
作为商人的袁家,没什么心理负担。
袁太太笑容和煦:我叫裕业来给您磕头。
大夫人表情全敛,严肃道:磕头就免了。
大老爷和我们都是直来直往的性格,下次裕业有什么事,让他自己来说。
让媳妇回娘家说些不着四六的话,也不像读了圣贤书的做派。
袁太太的脸,顿时通红。
袁太太走后。
三奶奶就对大夫人道:这点小事,怎么弄得如此麻烦?
大夫人心里明白。
可有些话,没必要说出去。
她淡淡笑了笑,对三奶奶道:袁家想争气,自力更生。
都是些小事,还说它做什么?
三奶奶顿时就明白了。
袁家想要顾家帮忙,却又不想旁人说他们家是依靠媳妇娘家。
这样被人瞧不起。
三奶奶撇撇嘴。
说到底,还是四妹太软了。
三奶奶道。
倘若她有点立场,能分是非,您又何必答应?
她知道大夫人最终答应,并不是看着袁家,而是怕袁太太又撺掇顾珊之去求别人。
到时候更加被动。
对于顾家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又何必去还顾珊之欠下的人情债。
大夫人看了眼三奶奶。
三奶奶脑子转得很快。
她走转了十步,大奶奶一步都没有走完。
各人有各人的命。
大夫人笑着道,你四妹那样也好。
旁人对她好一点点。
她就会过得幸福。
人活着,为了什么,还不是要幸福些?比起总不满足的人,你四妹这样让人省心……
三奶奶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