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送去竹林居,给开山王。”
太后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就写好的信件,犹豫了半晌,还是交给了她的贴身侍卫。
“记住,你可以有闪失,但信不可以有,明白吗?”
那侍卫不说话,接过信封将其放入怀里,恭敬一抱拳转身离开。
赵月本有心想问这信件内容,可看见太后一副缅怀往事的神情还是识趣地闭上了嘴,告了一声万福后便离开。
太后坐在凤椅之上,眼神空洞,好似望着远方的某个人。
次日五更时分,金銮殿外百官上朝。
因新皇一直未定,平日里奏折皆是由左右丞相以及太后三人处理。
百官只需每日将重要奏折递呈上来,同时每旬上朝一次,由太后暂代主持朝政。
而今日,却有所不同。
三位世袭王罕见地皆一同上朝,在皇位座下设了三把四方椅。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同时下拜,就连三位王爷也起身。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后坐在龙椅之侧,以一块幕帘遮掩。
礼部侍郎率先出列“臣有本要奏。”
“说。”
“国不可无君,如今外患凶狠,若仍无一明君主持大事,恐怕大雍危矣。”礼部侍郎手持芴节。
就是不知他到底是忠心还是私心。
“臣等附议。”
一时间,六部官员皆出列表示赞同。
太后扫视过去,似是要将这些人的样貌全部记下,众人皆抬头挺胸,一副一心为公的样子。
站在百官之首的左丞相王玄也出列,太后瞳孔一缩。
难道就连他也入了赵安麾下?
“礼部侍郎所言无差,只是先帝突然驾崩,并未留有遗诏,按规矩,应该立长,那便让二皇子赵言继位。”
礼部侍郎继续开口道“此言差矣,如今大雍内忧外患,二皇子赵言虽年长,但并未有过人的德行操守。”
说到此处,转身面向众人“三皇子赵安德才兼备,气度不凡,依我所见,当立贤。”
“臣等附议。”
眼见过半朝臣皆是赵安麾下,纵使太后已有心理准备也依然握紧了把手。
“不妥,立长乃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你礼部怎能带头违背。”
“正是因为我大雍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