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银灰色。
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开始疯狂跳动——这是纳米管自毁进程启动的征兆。
“自毁率每秒5%...7%...9%!”技术员的报数声越来越急促,“二十秒后将达到不可逆阈值!”
杜老死死盯着计时器:“十秒后准备重启供电。”
随着计算机开始倒计时,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十、九......二、一——启动1号超导丝!”
蓝光重新亮起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那些本应已经崩溃的纳米管结构以惊人的速度重新组织起来。
应力分布图上的红色区域被迅速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健康的蓝色。
杜老终于露出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这证明了玄羽材料的一个特性——记忆效应。”
“即使在断电状态下,它们的晶格结构仍能暂时保持相转移状态。”
杨院士飞快记录着数据:“这个缓冲期有多长?”
“根据刚才的数据......”杜老调出曲线图。
“在1000吨负载下,大约35秒,实际在太空环境中,由于温度更低,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到两分钟。”
“足够我们启动备用电源了。”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但杜老已经转向下一个测试内容:“现在进行疲劳测试,循环负载从100吨到1000吨,频率0.5HZ,持续一万次。”
“现在?”杨院士惊讶地问。
“现在。”杜老的目光扫过疲惫但兴奋的团队成员,“因为我们的太空电梯等不起,人类的未来也等不起。”
“三天内,我们必须完成所有的测试,确保整个纸鸢计划彻底万无一失!”
......
三天后,一份极为详细的资料由疲惫到极点却也兴奋到了极点的杨院士提交到了指挥中心。
纸鸢计划,正式开始!
——
三号大陆西北核心工业区,大量的玄钢和羽铁矿石被运送到这里。
这里已经修建成了最大的玄羽纳米材料生产基地,将负责纸鸢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特制合金缆绳的制造。
郑民强放下行李,环顾这个突然变得拥挤的宿舍区。
作为东国老钢铁最优秀的特种钢缆操作技师之一,他和三千多名同行在二十四小时内被调集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