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士子打扮,但眉宇间英气勃勃,眼神深邃,不似寻常书生。
又见梅蕊气质清冽,不像是普通民女,心中起了几分好奇。
行走江湖,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这般气度不凡的年轻人。
他端起茶碗,笑着走了过来,在李长风桌旁站定,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拱手道:“这位公子,小姐,打扰了。看二位风尘仆仆,也是从北边来的?”
李长风抬眼,见对方笑容和气,便也起身拱手还礼:“正是,兄台好眼力。我们姐弟二人自乾国而来,欲往玉京探亲。”
他自称“李锋”,梅蕊化名“李梅”,是他的姐姐。
“哦?原来是同乡!”头目脸上笑容更盛,“在下林向南,忝为这支小商队的管事,也是乾国人士,常往来于乾楚之间做些小买卖。这位是小女紫霞。”他指了指跟过来的紫衣女子。
林紫霞见父亲介绍自己,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李长风一眼,正对上李长风温和望来的目光。
那目光清亮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林紫霞只觉得心头一跳,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连忙低下头,声如蚊蚋地见礼:“紫霞见过李公子,李……李姐姐。”
少女怀春,最是敏感。李长风的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以及那份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沉稳从容,在她见过的年轻男子中实属罕见。
仅仅是这一眼,一颗种子便悄然落在了心湖之上,漾开细微的涟漪。
李长风微微一笑,算是回礼,并未多言。梅蕊也只是淡淡颔首。
林向南是个健谈之人,热情地坐下攀谈起来。
李长风谈吐不俗,虽言语不多,但每每开口皆能切中要害,对乾楚两地的风物人情也颇有见解,不像是死读书的迂腐书生,心中更是高看几分。
交谈间,李长风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冷淡。
他知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不是掉书袋,偶尔几句点评,鞭辟入里,让林向南这个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也暗自点头。
林紫霞在一旁安静听着,一双妙目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李长风,听他侃侃而谈,眼中异彩连连,只觉得这位李公子不仅相貌好,见识更是远超常人,比她在老家见过的那些所谓才子强了不知多少倍。
她偶尔鼓起勇气插上一两句话,李长风也会耐心倾听,并温和回应,那专注的眼神让她心如撞鹿,既羞且喜。
梅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叹,公子这魅力,即便刻意低调,也难掩其华,就这片刻功夫,这林家小姐怕是已悄然倾心。
休息了约莫两刻钟,茶铺里的人渐渐散去。林向南起身道:“李公子,李姑娘,我们商队这便要继续赶路了。看二位也是去玉京,若不嫌弃,不妨结伴同行?前面那片‘黑松林’地势复杂,听说近来不太平,人多也好有个照应。”
李长风略一沉吟。他本意是低调行事,不欲与人同行,但林向南言辞恳切,且对方是乾国商队,同行倒也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他确实需要更自然地融入普通旅人之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他看了一眼梅蕊,见梅蕊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便拱手道:“如此,便叨扰林管事了。”
林向南大喜:“哈哈,好说好说!出门在外,同乡之间理当互相照应。”
一行人结了茶钱,各自牵马上路。李长风和梅蕊的马匹神骏,林向南的商队多是驮货的骡马,速度并不快。
李长风二人也不着急,便控着马速,与商队并行。
林紫霞骑着一匹温顺的小母马,有意无意地总是跟在李长风身侧稍后的位置,听着他与父亲交谈。
偶尔偷偷打量他挺拔的背影和俊朗的侧脸,只觉得这段原本枯燥的旅途,忽然变得明媚生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