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新东芳”!!!
在刘家庄高新区东岸区的胜利大道上,坐落著当地知名的“好利来”汽配公司总店。
与这家汽配店仅一街之隔的,便是享誉全国的“新东培”刘家庄校区——这所由著名教育机构创办的培训中心,以其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显著的培训效果而闻名遐邇。
说起“新东培”的创办歷程,就不得不提到其创始人于敏红。
这位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创业者,凭藉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將一个小型培训机构发展成为全国连锁的教育品牌,堪称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典范。
他的成功故事激励著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勇敢追梦。
“新东培”的故事开始於1993年。
那一年,于敏红创办了燕京市“新东培”学校,亲自担任校长。
他的培训学校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这段往事浓缩了90年代青年人创业的艰辛与奋斗,其背后也蕴含著那一辈创业者的梦想与坚持。
从小在农村生活艰苦的于敏红,在恢復高考之后,树立了很明確的目標:要上最好的大学,要走出农村。
比起別的天之骄,于敏红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
他曾经连续考了三次大学,结果第一年、第二年都没考上。
第三年,背水一战的于敏红拼命学习,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5分,终於考进了燕京大学。
毕业后的于敏红就留在学校任英语老师。
几年后,他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
那会儿,出国留学几乎成了成功的一標誌。
出身贫寒又身无分文的于敏红也想通过出国来改变命运。
然而,那一年,由於阿美利卡开始对夏国紧缩留学政策,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减少。
环境变化之后,为了赚钱,于敏红约王刚等几位要好的同学就在校外办班开始赚课时费。
这年夏末,于敏红抱著希望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
然而隨之而来的不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却是燕大对英语系教师于敏红的处分决定,说于敏红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燕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
经歷过这件事的于敏红备受打击。
当于敏红走进教室,学生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这几天天气降温,格外寒冷。
被学校处分后,于敏红站在燕大图书馆的台阶上,望著漫天大雨,內心却燃起一团火。
他想起老家土墙上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標语,想起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时说的“红啊,要爭气”。
就在九三秋天,28岁的于敏红离开了深爱的燕大。
“既然在体制內走不通,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于敏红攥紧拳头。
流离失所的于敏红,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著燕大练出来的本事,当个“个体户”。
于敏红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於是,于敏红在中官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当出纳会计。
创业初期,一穷二白,拼死拼活的宣传也不见太大效果。
于敏红心生一计,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用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信任、报名。
于敏红更是决定办免费讲座,为了招来学生,让利於学生。
结果这个策略十分奏效,教室满员,效果极佳。
讲座结束后,于敏红站在教室门口,看著学生们热烈討论著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