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充满创意的討论声此起彼伏。
刘家庄地区也是燕京教育资源最多的地方,几十年来,刘家庄人凭藉对教育的执著,用优秀的经济、地理、环境条件引来三十座名校大学、国外教育培训机构,高端实验室,研发中心。
在刘家庄大学城的核心地带,一座形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科技创新中心”。
这座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不仅外观极具未来感,內部更是配备了全球领先的科研设施。
中心內设有量子计算实验室、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和电子晶片研究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在此开展前沿研究。
麦可是来自“灯塔国”的科研人员,他曾经是高通的一名晶片工程师,如今是华威“海思”的一名员工。
麦可站在科技创新中心的玻璃幕墙前,望著窗外灯火璀璨的城市夜景,不禁感嘆道:“十年前我初次来到刘家庄时,这里还只有几栋孤零零的写字楼。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他的同事张明笑著递给他一杯咖啡:“是啊,我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蜕变。
记得我刚入职时,公司周围还是大片工地,现在连永定河两岸都建起了生態科技园区。”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量子计算实验室里,来自全球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一项突破性的实验。
罗德里正在调试著精密的仪器,对他的团队成员们说:“这里的科研条件甚至比硅谷还要优越。
政府不仅提供了最先进的设备,还建立了完善的產学研转化机制。”
就在上周,他们的量子晶片项目刚刚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
夜幕降临,科技创新中心依然灯火通明。
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永定河两岸的生態廊道上,市民们正在智能步道上散步。
河面上,几艘清洁船正在自动清理漂浮物。
不远处的地铁站,一列高速车正缓缓驶入“科创中心站”,载著又一批前来参加国际电子大会的专家学者们。
在大学城的某一家连锁咖啡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们正在热烈討论。
来自德意志的玛丽亚兴奋地说:“没想到这里的创新氛围令人惊嘆!
上周我参加科创中心的创业路演,当场就有五家风投表示愿意投资。”她的夏国同学王磊补充道:“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吸引人的,不仅是有完善的產业链,更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
咖啡馆的玻璃窗外,一辆造型破位科技感的垃圾清扫车正沿著街道缓缓行驶,车身上的led屏滚动播放著即將举办的国际电子网际网路峰会的预告。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顶层会议室里,一场关於“第3代通信技术標准”的国际研討会正在进行。
来自不同国家的技术专家们参会,共享著各自的研究数据。
刘家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强正在发言:“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內,將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球首个3g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示范区”
会议室內,各国专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来自瑞典的通信专家安德森站起身来补充道:“燕京的通信基础设施非法发达,刘家庄的2.5g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98%,这为今后的3g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绝佳的基础设施条件。”他的话音刚落,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开发区正在建设的3g基站的实时分布图,密密麻麻的绿色光点几乎覆盖了整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某栋副楼,一个名为“未来实验室”的秘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著。
实验室负责人林教授正带领团队测试最新研发的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能將整个开发区的交通、能源、安防等数据实时整合分析。
“系统目前运行稳定,能耗降低了15%。”系统研工程师小王盯著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