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
“有些精密零件,比如说发动机活塞,只能靠工匠用手工一点一点磨出来;塑料、橡胶跟不上,职工就把自己的旧凉鞋拿来做原料。”
三个月后,夏国首辆民用摩托车诞生。
这款被命名为“长城”50型的民用摩托车,车重100斤,时速六七十公里。
退休的三大爷刘元海非要亲自试骑摩托车,结果因为过于兴奋,操作失误,摔掉了门牙。
今年建党节这天,十五辆刘家庄生产的“长城”50型摩托车在天安门广场绕场骑行,引起了极大轰动。
今年7月份,“长城”摩托车厂开始着手摩托车批量化生产,为了尽快缩短与国际的差距,“长城”确定了“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再自主开发创新”的发展战略。
于是,“长城”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倭国本田公司进行合作。
他们首先对“长城”自己开发的50车进行技术改造,本田的技术人员通过检测,理出了50车型的140多个毛病。
在核心部件化油器和磁电机的技术上,“长城“”通过反复研究和测绘,终于掌握了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改造,50的升级版70横空出世。
后来,“长城”70的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油耗数据低于进口件,成为名符其实的“节油王”。
一年后,“长城”70后开始正式上市。
如果说“长城”50型是入门级车型,那么70则真正让“长城”名扬四海的一款车型。
等到了80年代中后期,谁家有辆“长城”70摩托车,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跟现在宝马奔驰一样。
“长城”摩托,不仅自身发展迅猛,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
跨行业组织专业化大协作,是嘉陵后来的另一个重大决策。
几年后,为了打开海外销量。
“长城”摩托不得不把成本2800多元一辆的摩托车国内定价为1999元,海外2999元。
所以在最初几年,摩托车销售一直是海外利索补贴。
拿50摩托车举例,全车有1560个零件,仅仅加工一个弹簧,成本要10多元,全车19个弹簧成本就要100多元,如果把全车弹簧交给专业厂生产,价格会控制在40元以下。
于是“长城”展开了跨系统、跨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工作。
从最初5家发展到后来的100多家,在“长城”的带动下,众多摩托车企业在京城周边诞生,成就了京城“摩帮”的美誉。
“长城”也迅速扭亏为盈。
从1978年他们生产的第一批2000辆50摩托车开始,此后长达17年的时间里,“长城”产销量一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1994年“长城”在沪海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夏国第一家上市的摩托车集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目前的“长城”摩托车还是刚处于起步阶段。
刘之野自后世而来,对改革开放后各领域的发展态势了如指掌。
其中,制造业首当其冲,发展最为迅猛;房地产紧随其后,以及金融领域的开放;还有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产业;医药健康产业亦后来居上,展现出勃勃生机。
然而,时下的金融与互联网领域尚未迎来其发展时期。
因此,刘之野对“刘家庄财团”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精心布局,将重点放在了制造业与医药健康产业上,同时稳步向房地产领域迈进。
因为,也就是从今年起,夏国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
在如今的七十年代末,人们的住房类型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平房和大杂院,筒子楼成为一种常见的住宅形式。
而且,刘家庄在房地产领域可谓是驾轻就熟。
十几年的时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