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里就属你会打猎,我看别人都不如您!您是怎么做到的”
有一次,杨小彤好奇地问棒梗。
棒梗不禁笑了,“那里,我可能是全村打猎最差的。要不是为了请你吃野味,我才懒得爬山呢。”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棒梗对她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似的。
杨小彤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他们俩都沉默了,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那个.你觉得农村生活怎么样也不知道咱们还能不能回去,我说如果,如果……”棒梗急忙转移话题,想试探一下杨小彤对自己的态度。
杨小彤沉默半天,忽然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其实挺好的。这里虽然生活艰苦,但这里的人都很淳朴。特别是……”她顿了顿,看了棒梗一眼,“特别是认识了你,我觉得来这里是对的。”
棒梗闻言大喜,他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了,如果就这样一辈子留在这里,也挺不错的。
……
初冬的北疆已经是大雪封山,一片银白,地里已经没有什么活儿干了,大部分时间在宿舍里“猫冬”。
来兵团之前,葛小虎以为是准备与“老毛子”打仗来的,现在已经到了边疆,就时刻准备着吧。
望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窗外,那是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他们的连队驻地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上千人口,几百户的家庭,对外联系仅有连部一台手摇式电话机,而且只能先打到营部,再转到团部。
这部电话只能在团部范围内使用,再对外就是长途电话,没人打过。
葛小虎他刚到时,还有从营部通过电话线传来的有线广播,后来也没了。
连里没有无线电广播,极少数人家有半导体。村里闭塞得很,那里许多的老人,自打到了北疆农垦区就没有出过村。
葛小虎问连长老宋,“我们这里离s国还有多远边境在哪里我们这里打过仗吗”
连长老宋告诉葛小虎,“在这山后头就打过仗,那里有抗日联军的足迹。”
顿时,葛小虎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敬仰。
“那我们这里的后勤补给怎么样”
“一旦打起来,后勤物资肯定能跟的上。咱们山里就有个军工厂,能制造枪炮还有弹药。”
葛小虎闻言就舒心踏实多了。
他是今年刚调来这里的,由于他在原部队里表现出色,现在已经是正排副连职干部了。
闲事,连长老宋就跟葛小虎介绍他们部队驻地附近的情况。
老宋说,团部驻地二龙山车站旁约五百米远,伫立着一个水塔,那是倭国人当年留下的遗迹。
当年这个地区被倭国人长期统治,倭国开拓团在这里拓荒种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倭国侵略军修建了许多军事工事,在深山里也有修筑的军事设施,供他们屯兵、储藏以备战争之用。
开拓团是在“918事变”之后,倭国向夏国派来的军事兼民间组织。
“开拓团”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
据不完全统计,倭国在侵占夏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八百六十多个、三十三万多人。
“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夏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夏国农民耕种,从而使几百万夏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倭国组建的一万两千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据说,抗战胜利开拓团撤离时有四百人左右,后来途中死了很多。从夏s边境在山里徒步走,很多妇女孩子走不动了就留在了夏国黑河地区。
连队驻地有一个女知青,她的妈妈就是倭国人。当年她的舅舅是开拓团的,从倭国来到夏国东北,姥姥在家放心不下,就派妈妈来照顾。
谁知到
